原标题:坚守初心、只争朝夕,“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在上海举行
新时代呼唤好记者,好记者礼赞新时代。3月28日至29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在上海举行3场报告会。8名“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走进上海报业集团、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享他们关于新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大地上长满了故事,每一件作品都要放到时代的天平上去称一称、量一量。”“新媒体架起的桥梁跨度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和未来;精度极高,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我愿意做一只新闻战线上的‘萤火虫’,只争朝夕,坚守一名人民记者的初心。”……
报告会上,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新闻工作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他们不仅“传经送宝”,分享做好采访报道的宝贵经验,更以专业的新闻素养、热忱的职业精神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
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湘讲述了“一个记者30年来的心里话”。“记者,首先是行者。”她的老师、山西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辑张敬民曾以自己徒步“走西口”的经历勉励年轻记者。在前辈的指引下,陈湘在采访中总是将心比心、情同此心。她曾前往盲人学校采访一对名为大大、小小的兄弟,后来不仅通过报道让这对兄弟改变命运,更是发挥专业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有声教辅材料录制,照亮了广大盲童的人生路。
“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一双眼,让我去发现;给了我一双脚,让我走进生活;给了我一双耳,让我去倾听;给了我一支笔、一个话筒,让我去讲述;给了我一双手,让我去帮助;也给了我一颗滚烫的心,让我去爱。”陈湘感慨。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在25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关注教师这一群体。“我记录的这些人,无论是在偏僻的乡村、高校的讲台,还是在尖端科技实验室里、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论文,都是在平凡中坚守的‘大先生’。”常河说,自己也从这些采访对象身上汲取到榜样的力量、生命的微光,“我今年已经56岁了,但仍然坚持奔走在新闻第一线,这种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这些人”。
近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广大新闻工作者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臧熹以航天领域报道为例,生动阐述了如何用融合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比如,除了直播、新闻片等常规报道,他和团队还推出了“太空日记”、交互小游戏等产品,吸引更多人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圆梦时刻。同时,他开设了短视频账号进行航天知识科普,在新传播格局下讲述中国航天的新发展、新变化。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上海媒体记者编辑代表以及高校师生们积极参与交流互动。“这场报告会让我进一步感受到记录的魅力。”解放日报社财经频道记者刘惠宇对讲述者提到的一个个“一瞬间”印象深刻,“记者总要经过许多人的人生,如果能记录更多来自现场的‘瞬间’,我们的职业拼图会更完整”。不少学生表示,记者们讲述的亲历事件和真实故事让人心潮澎湃、感触良多,使他们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励他们不断夯实新闻专业素养,向着榜样的方向努力前行。(周程祎 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