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视频 >> 专题 >> 正文
【科普】不做“小胖墩”,拒绝“负重”前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4日 19:31:00  来源: 云南网

  宝宝胖嘟嘟的是很可爱,可是胖胖真的健康吗?

  有家长会说:“我家宝宝是壮,才不是胖呢!”

  请注意,健壮与胖是有明显区别的。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 岁)超重率为 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 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 3.6%。儿童肥胖已成为当今社会紧迫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与多种影响身心健康的并发症有关,需及时合理地诊断评估和治疗。

  那么肥胖都有什么危害呢?

  1.糖尿病:肥胖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是我们身体中的血糖“搬运工”,起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肥胖患儿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近半数(46%)的肥胖患儿存在糖代谢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肥胖患儿会从早期的糖尿病前期,进展到糖尿病。

  2.性早熟: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国研究者通过评估上海1.8万名少年儿童的肥胖程度(包括BMI和腰围等指标)和发育情况,发现肥胖和性早熟密切相关。性早熟可能造成孩子过早停止长高,还会带来种种心理、生理问题。

  3.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在睡眠期间反复发作上呼吸道阻塞/塌陷,从而引起的夜间通气障碍。除年龄因素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OSAS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OSAS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长缩短,也是体重增加的高风险因素。

  4.高血压:肥胖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心输出量增加、血浆容量扩张和钠潴留(盐敏感)、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脑肠轴功能异常、脂肪因子失衡、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外脂肪功能异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5.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常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使得心血管意外风险显著增加。

  6.精神心理异常:肥胖症和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是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危险因素,二者常相互影响。肥胖症引起的焦虑是最常见的行为特征,且肥胖症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还显示肥胖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认知功能受损,如执行功能、短时记忆;并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

  你家宝宝肥胖吗?快来算一算

  建议年龄≥2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BMI=体重(kg)/身高2(m2),与体脂相关且相对不受身高的影响。2-5岁儿童可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制定的中国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界值点。6-18岁儿童可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6-18岁学龄儿童筛查超重与肥胖的性别年龄别BMI参考界值点。年龄<2岁的婴幼儿建议使用“身长的体重”来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参照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的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值(或Z评分),大于参照人群体重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Z评分>+2)为“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平均值的3个标准差(Z评分>+3)为“肥胖”。

  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肥胖呢?

  1、饮食调整:首先需要均衡的饮食结构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在两餐间饥饿时,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而富含精制糖的糖果、糕点、饮料等以及含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应限制。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min;各类食物的搭配原则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餐盘”,分为优选(绿灯)食物、限制(黄灯)食物和不宜(红灯)食物3类,详见表2。

  2、适当的身体活动:应进行适合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2017年发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抗阻活动,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3、睡眠干预:肥胖儿童的基线睡眠评估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存在睡眠障碍,应先对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干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如良好的睡眠规律、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

  4、医学干预治疗:在经过正式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后,还未能控制体重增加或改善并发症的肥胖儿童,需要进一步就诊,考虑对肥胖患儿进行药物的治疗,控制体重改善并发症。甚至代谢减重手术。

  儿童肥胖已成为当今社会紧迫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与多种影响身心健康的并发症有关,需及时合理地诊断评估和治疗,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长大,不做“小胖墩”,拒绝“负重”前行。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肥胖、矮小、性早熟》专家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8:00---11:00;周六下午:14:30--17:00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 供稿

责任编辑:秦黛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