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汕头 海上风起绿电来
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南部海域,35台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色扇叶迎风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这是汕头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场。与传统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它每年可替代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对推动汕头市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低碳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汕头市海上风电专班负责人王伟平说。
近年来,汕头市扎实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发展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重点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在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迈开转型步伐
纵观汕头市风电产业发展脉络,可追溯至1988年。那年,汕头市南澳县启动了我国首个风力发电示范场项目,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风电开发的先锋”。随后历经数十年发展,汕头市在风电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产业基础和项目经验。
如今,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与陆上风能相比,海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具有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等优势。”王伟平表示,作为海洋资源大市,汕头市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前景广阔。
汕头市地处我国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拥有21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67公里海岛岸线,海域风速可达每秒9米至10米,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800小时以上,属于海上一类风电场。2017年,汕头市纳入《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的装机容量达3535万千瓦,占广东省规划容量的53%,未来开发潜力将超过6000万千瓦。
资源和政策优势共同指引着汕头市风电产业从“陆上”向“海上”迈进。要实现这个跨越,并非易事。面对困境,如何破局?“我们在2017年引进了国内海上风电制造龙头企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期望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王伟平表示,上海电气风电公司在海上风机设计、制造、安装及运维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的落地可带动汕头市海上风电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
龙头企业的加入为汕头市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按下了“加速键”。2021年12月31日,上海电气风电公司与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大唐南澳勒门I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广东省内发电小时数和可利用率最高的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245兆瓦。其35台7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由上海电气风电公司打造,通过优化叶片设计、传动系统和发电机性能等,提高了风电机组的整体发电效率。2024年11月,该项目单月完成发电量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478小时。
在同片海域上,上海电气风电公司还参与建设了粤东海域单体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勒门(二)海上风电场,这是全国首个全场使用11兆瓦大机组的海上风电场,包含54台风电机组,单台年可研发电量3820万千瓦时,相当于1.9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华能勒门(二)海上风电场的打造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江坤介绍,机组创新采用的双TRB(圆锥滚子)轴承减少了对国外特定轴承类型或供应商的依赖。同时,通过优化整机载荷分布,降低了关键部件的受力集中程度,减少了因局部过载而导致的部件损坏和故障风险,提高了风机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聚力集群发展
在当下风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汕头市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重要支点。2023年,汕头市开工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以“垂直一体化”理念打造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开发建设、施工运维的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是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的核心构成部分,承担着帮助汕头市打造“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和“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使命。园区以“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的创新理念,将汇集20兆瓦级风电整机、轴承、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核心产业链制造企业,并配套建设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等关键服务平台,目标是成为行业最高制造水平的“灯塔工厂”。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连续多年新增装机量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其汕头制造基地是“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内首个竣工投产的工厂。2023年8月,金风科技在广东的全资子公司凭借产业链建设成果,获得广东省新能源产业集群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称号。
走进“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各家企业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不同厂房之间紧密衔接,为园区企业间就近协同提供了便利。产业园实现了从风机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交付的完整配套,足不出园就可以生产出一台风机。汕头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产业园一体化设计及建设,风电机组生产效率相较以往传统产业模式预计可提升3倍。
目前,“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王伟平表示,随着汕头市海洋资源不断开发和利用,园区将迎来大量的市场订单。入驻的企业将全力以赴生产,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实现腾飞,为汕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汕头市正在人才、平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构建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人才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2023年底,全球风能组织、汕头鉴衡检测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新能源(汕头)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构筑海上风电人才教育高地,持续为全球海上风电创新发展输送创新人才。
“创新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王伟平表示,当下,汕头市正在抓紧建设“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这是我国下一代风电技术研发创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由拖动电机系统、五自由度液压加载系统、电网模拟系统、实时仿真系统、测控系统、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等10余个系统组成,能够实现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真实受力工况的地面模拟,建成后将为我国风电机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期,21家科技企业、检验机构、科研院校等共同成立了“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协同创新合作组织并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集中行业内科研及企业力量,依托该平台共同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大科学装置项目的攻关与突破。
王伟平表示,依托资源禀赋,汕头市将持续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聚集、健全上下游产业体系、完善创新要素,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