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沙海之中漾碧波——探秘世界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01:40:02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沙海之中漾碧波——探秘世界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金秋的巴丹吉林沙漠五彩斑斓,引来万千游客。

作为我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广阔的鸣沙区域,风蚀地貌鬼斧神工,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

今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大沙山和神秘湖泊群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金沙碧波 美丽奇

巴丹吉林沙漠绝大部分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西近古居延泽,东望黄河,南眺祁连山余脉,北依额济纳绿洲。巴丹吉林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极少的人为干预使大自然一直保持原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独特、稀有、绝妙的高大沙山,以及无数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沙漠景观之一。”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的奇绝,首在高大沙山。“在这片4.9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里,超半数面积是高大沙山。”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右旗管理局局长梁宝荣介绍,巴丹吉林沙山以高、陡、险、峻著称,其中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必鲁图峰海拔1611.009米,相对高度达460米。

“沙山下伏地形可能较高,同时沙地内水分含量较多,起到固定沙山的作用。”梁宝荣介绍,目前学界对于沙山成因尚无定论,这是沙山成因的推测之一。

巴丹吉林沙漠的奇绝,还在其秀美的湖。144个大小湖泊形状、颜色各异。沙漠中最大最深的湖泊诺日图湖,水域面积约147平方公顷,最大水深约26米。由于矿物质和卤虫等生物含量不同,不少湖泊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不同色彩,有四季深浅不一的红色和紫色,甚至还有双色。巴丹湖是沙漠中为数不多的淡水湖,细看水中还有鱼类游动。音德日图湖的湖心小岛上,涌出百余个泉眼,泉水涓淌不止,蔚为壮观。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巴丹湖中的水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关于湖泊成因的推测也很多,其中多数推测认为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水,通过地层深处的断层渗入巴丹吉林沙漠地下,补充了湖泊水。”梁宝荣说。

四季的巴丹吉林,都留下过摄影师阿拉德尔图的脚印。数十年间,他在沙漠中拍摄了上万张摄影作品。他的照片中,巴丹吉林沙海中高耸起伏的沙丘像滚滚怒涛呼啸而来,沙丘链像层层浪花,光洁如镜的一个个湖泊,像一颗颗散落在沙海里的五彩宝石。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巴丹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驱车深入巴丹吉林沙漠,翻过数不尽的沙丘,来到水草丰美的庙海子。这里四面环沙山,一座200多年前的白墙金顶寺庙坐落在湖边,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抹上一笔浓厚人文气息。观者无不感叹,当年交通不便,如何在沙漠腹地建成如此精美的建筑。

用心保护 久久为功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散发的独特魅力正吸引着更多人探索和保护这片土地。

“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得知申遗成功后,长期关注和研究巴丹吉林沙漠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董治宝激动地说。20多年来,他每年都抽空实地开展科研。“有时一年能来四趟,我和学生们几乎走遍这里的沙山,每个湖泊都采过水样。”董治宝说,虽然沙山和湖泊成因没有确切结论,但随着研究深入,相信终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音德日图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主任李卓仑教授介绍,巴丹吉林沙漠的典型性体现在高大沙山和湖泊共存,这里是开展风沙地貌、沙漠地区水循环与陆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沙漠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应该重点关注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李卓仑说。

清晨,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右旗管理局自然保护地股主任刘维斌和同事们带上铁锹、水壶和食物,发动落满沙子的皮卡车,驶入茫茫沙海。“巡护中,我们主要检查保护区里有没有私搭乱建和私自开采、违法狩猎等现象,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检查维护界碑、标识牌和摄像头。”刘维斌介绍。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海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监控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实时监控画面。“2016年以来,管理局在保护区内的主要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态保护水平。”梁宝荣说,近年来,《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护区规划》等政策文件编制、实施,为保护好自然遗产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沙漠里居住的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很强,都按规定放养家畜,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就向我们提供线索。”内蒙古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塔木素工作站站长曾祥峰说。2023年12月,曾祥峰按照牧民提供的线索,救助了一只翅膀和爪子受伤的秃鹫。他和同事在工作站给秃鹫投食喂水,等它的体力恢复一些,就送到专业救助机构。后来秃鹫痊愈,被放归自然。

2024年7月31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南海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我们持续加强对沙漠中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2023年以来,在开展巡护过程中,累计救助了包括鹅喉羚、岩羊、盘羊、白鹭、鸬鹚在内的20余头(只)野生动物。”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副局长张兆鑫说,接下来,将通过野生动物调查等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用心保护好巴丹吉林沙漠生物多样性。

自然遗产 价值共享

广袤沙海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巨大的沙丘宛如金色波涛翻滚。巴丹吉林的沙漠风光不仅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也成为知名的越野赛车比赛地。今年,阿拉善右旗举办了“巴丹峰会”系列活动及“巴丹100”系列赛,吸引了110支赛队和960辆赛车参赛。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密集且起伏落差大,是我们越野车手眼中的‘圣地’。”刚参加完“巴丹100”系列赛的赛车手孙相燕说,从2015年开始,她已多次在巴丹吉林沙漠越野。

2024年7月30日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巴丹吉林庙。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的魅力,让领略过的人意犹未尽、魂牵梦绕。德国探险家布鲁诺·鲍曼于1994年首次徒步穿越巴丹吉林,从此与这片沙漠结下不解之缘。在过去30多年中,他多次来到巴丹吉林,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这里的神秘风貌,并出版了《我的世界 沙漠之旅》一书。“巴丹吉林沙漠是地球上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我计划明年再次来这里进行骆驼之旅。”鲍曼说。

2023年,巴丹吉林沙漠迎来了超过51万国内外游客。沙漠周边的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怪石林”、6000多年历史的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胡杨林等,构成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亮丽名片。

巴丹吉林的壮美引人入胜,其神秘更令人向往,各地科研团队纷至沓来。内蒙古中哈骆驼研究院院长吉日木图带领团队多次来到巴丹吉林沙漠,在过去的20多年里,推动了骆驼基因组、纳米抗体和骆驼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还为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

2024年7月31日,游客在巴丹吉林沙漠巴丹湖旁拍摄骆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近日,来自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南大学等18所高校的100余位师生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了“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带队教师李卓仑介绍,他已连续11年组织学生在这里进行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工作。

2024年7月31日,来自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南大学等18所高校的100余位师生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这是部分师生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开展植被样方调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冲霄表示,当地将进一步加强对沙丘、湖泊等自然要素的保护监测和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其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让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地理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为更多人共享。

文字记者:贺书琛、侯维轶、刘岚涛、贝赫、张晟

视频记者:张晟、贝赫、阿拉腾楚鲁

海报设计:常清潭

统筹:刘心惠、徐金泉、黄小希、王文源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