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着初心 记着担当 记着人民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侧记
4月2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走基层”专场在汉举行。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分享新闻故事,探讨什么是“好记者”。
我省各媒体近300位编辑、记者,以及400多位在汉部分高校学子现场聆听。
动人故事阐释“好记者”
从西藏高原到内蒙古大草原,从只有坐标的战地到日本核泄漏现场,从一线工人到抗美援朝老兵,8位“60后”到“90后”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新闻故事。
“你听说过38个工作群置顶吗?这是沈阳一家连锁店的员工赵琳琳的现状。”“你可知道,外卖骑手邵新银送餐途中受伤后,却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员工。”这是工人日报记者兰海燕在38年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部分一线劳动者,并为此推出了系列报道,推动问题的解决。“我即将退休,如果我们的报道能让社会看到记者的价值、能对大家有所启发,那将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它超越了我获得长江韬奋奖和9次中国新闻奖的喜悦。”他说。
56岁的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张萍,抢救性记录了30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在演讲中,她数次哽咽:“只有铭记才是对老战士最好的致敬,只有传承才是对英烈最好的慰藉。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传播者,更是践行者和传承者。”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曲小岑对好记者的定义,是“记者就是记着,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人民,记着采访中的每一丝细节、每一次感动,记着最真实、最平凡的故事。”14年来,这位大连姑娘扎根高原,一年有一百多天在基层,跑遍了西藏74个县区中的72个。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李琳,记录了战士出征前留遗书的无畏,也书写了大国强军的铿锵步履。她总是问自己,“今天我的记录将成为明天军事历史的一个注解,我的报道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不能承受得住军事历史之重?”
环球时报记者邢晓婧,赴日本福岛突破重重“封锁”,挖掘核污染水排海真相。她说:“我会联合同事、同行以及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全方位记录下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事实真相。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人想要了解事实全貌的话,都能找到我们留下的一手资料。”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阐释了这些记者心中“好记者”的定义,让听众不时红了眼圈,掌声雷动。长江日报记者谭芳说:“这次巡讲让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作为青年记者,我将为记录时代、服务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媒体转型,记者步履不停
媒体转型时代,记者转型是绕不过的话题。
“90后”、国网英大传媒记者练小悦是此次巡讲团中最年轻的成员。她分享了打造新媒体“爆款”的经验,这得益于她当记者7年,有一群一线的电网兄弟的支持。
练小悦说:“我的脚力是和一线员工们成为兄弟,第一时间掌握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眼力,要求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洞察本质、精准研判;脑力要创新,在媒体转型变革中,找到创新点和突破口;笔力便是我们用心用情生产的一个又一个‘爆款’作品。”
老记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58岁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雷蒙说:“这些年我的采访报道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事业发展,获得了六次中国新闻奖和不少的荣誉,我的比赛赢了吗?只能说赢过。但我这个老记者,面对新媒体的新挑战,还能赢吗?”雷蒙带领团队开直播,视频连麦听群众反映问题,直接联系职能部门,当场解决急难愁盼事,为打工人要工钱从几千到百万元,为十几万户居民解决了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的房地产遗留问题,粉丝量突破350万,短视频播放量超过4.8亿次。“我们赢了吗?还没赢,只是在媒体融合上有所突破。”雷蒙说。
52岁的扬州日报社记者胡俭,经历过从打工者到好记者的转型,现在仍在进行融媒体转型。他带领“胡俭好故事劳模工作室”的同事一起,以“一稿、二稿、三稿,都是废稿”的要求打磨稿件;他主动担任融媒轻骑兵队长,去最偏远的乡镇采访。
聆听报告的极目新闻记者叶文波深受感动,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挖掘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闻报道。”(记者 陈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