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开启浙江站首场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10:42:00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开启浙江站首场报告会

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篇文字,背后都是记者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感人故事。

3月30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开启浙江站首场报告会。

活动现场,人民日报社左潇、山西广播电视台陈湘、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杨川源、光明日报社常河、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赵新乐、江西广播电视台吴萍、新华社王龙、上海广播电视台臧熹等8位新闻工作者登台分享了各自职业生涯中的难忘瞬间和经典案例,充分展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担当。

潮新闻记者俞刘东 摄。

“记者,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信念!”陈湘受其老师、山西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辑张敬民徒步“走西口”采访经历激励,写出了获得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一等奖《盲校小哥俩》。她说,“生活远比想象精彩、学会体验平凡人的甘苦,每一件作品都要放在时代的天平上称一称,量一量。”她的新闻报道改变了被访者的命运,她本人更是联合社会力量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近百万字的有声教辅录制,给了广大盲童一双眼睛。

一个记者,一支笔、一个话筒,只要有情怀就可以有力量。25年的记者生涯中,常河一直聚焦教师这个群体,在偏僻的乡村,在高校讲台,在科技尖端实验室,还是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论文,他们,都是在平凡中坚守的“大先生”。他欣喜地看到,今天的中国,好人现象正从一个个“盆景”成为漫山遍野的“风景”。吴萍对此亦深以为然:记录的意义,不光是记录下新闻故事,更要记录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精神。

潮新闻记者俞刘东 摄。

每每被问到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诀窍时,杨川源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蹲!每一篇蹲点报道都有让我们一辈子难忘的一瞬间。”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改革创新一线,她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基层的观察当中,长期蹲在一个点上,以时间换空间,找到视角、找到共鸣。她说,“一瞬间”里有“小日子”,更有“大时代”,“好瞬间”能成就“好作品”。

“走别人的路,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年轻记者们注重守正创新,在融合传播时代勇立潮头。王龙舍弃千万用户的新华社微信主编岗位,用7年去创办、发展了“新青年”品牌,用年轻的方式讲述新时代的青年故事。令人惊叹的是,50%的产品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挖掘的青年人物平均每年有2-3人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作为青年新闻人,只要心中有梦,所有的理想都可以实现——哪怕是改变世界。”他说。

潮新闻记者俞刘东 摄。

“新媒体搭建的桥梁,‘跨度’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与未来;又‘精度’极高,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左潇用一连串广受好评的新媒体创意报道,如快闪店“时光博物馆”、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等,让用户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臧熹用小和巧的落点并结合技术赋能,走在航天融合报道以及科普一线。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行业的前途会受到影响吗?”巡讲问答环节,台下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杨川源直言,“AI只会取代不说人话的记者,不能取代散发着温度、给予别人关爱,能够传递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的记者。”

潮新闻记者俞刘东 摄。

“年轻记者和老记者有什么区别?”常河回答,老记者和年轻记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永远不变的是情怀。赵新乐结合这些年采访的一大批记者表示,年长的新闻前辈给我们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年轻的血液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

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时光如何变换,热爱、执著、胸有家国、心怀人民,是每一个时代的好记者共同的品质。浙江传媒学院学生曾妮学习的是播音专业,这场报告让她决心先学习做一个记者:只有真正走入到时代中间去,才能做出有能量的新闻。(记者 俞刘东)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