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你我”的大运会 犄角旮旯里的“运动宝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2日 09:30:47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你我”的大运会 犄角旮旯里的“运动宝藏”

新华社记者袁秋岳、曹奕博

一边吃着“香香嘴”,一边看隔壁运动场上的人挥汗如雨是怎样的体验?在成都市抚琴街道抚琴北一路街口,有一个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的“迷你运动角”,隔着护栏网就是一街的火锅、串串,打着球、闻着香。

炎炎夏日,清晨和傍晚这个街边角落都聚满了居民,排着队等着上场一展身手。这个运动角是成都市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补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创新举措的一个缩影。

图为T立方双桥子篮球公园,利用立交桥下空间植入篮球、体适能、滑板等运动设施。

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筹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推动下,近年来,成都市鼓励和支持社区利用桥下、街旁、地下、屋顶和低效用地等贴近市民生活、可便捷到达的城市“剩余空间”,建设、改造体育场地。至2022年底,成都拥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0余场次。

随着社区体育设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加入运动行列。在成都大运会氛围的烘托下,成都的运动基因与活力正在充分释放。

位于茶店子街道奥林社区的街角运动空间。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 摄

家住茶店子街道奥林社区的周开胜今年52岁,精神头十足。早上8点,记者在一个老居民区中心的乒乓球桌见到周开胜时,他已是大汗淋漓。他和球友们6点半就已经“开战”了。

“以前爬楼都‘恼火’,上4楼要张大嘴巴喘气,现在就不一样了,爬7楼都轻松自如。”周开胜说家楼下没有乒乓球桌以前,他几乎从不运动,“动不动就感冒”,这两年周围多了很多体育设施,被邻里带动着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身体明显变好了。

社区居民在蜀西社区街角运动空间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 摄

除了社区自主建设管理的运动场地,在运营模式上,成都市也倡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积极探索免费、低收费相结合的公益性运营模式,推动场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金泉街道蜀西社区整合了老旧的运动场地和街道转角空间,引入第三方社会主体,建成包括乒乓球桌、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在内的多功能社区运动角和运动馆,以免费或公益低偿形式开放给公众。

居民张绍波已经在蜀西社区居住了10余年,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他对体育设施格外关注,这几年,他见证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巨大改善。

社区居民在蜀西运动馆内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 摄

“以前只能在‘翻砂’的球场打球,现在条件好太多了,安全性提高了很多,工作日早上9点到12点都是免费的。”张绍波说,和居民朋友一起打篮球已是多年的习惯,成都大运会他最期待的项目就是篮球。

蜀西社区党委书记张燕介绍,一开始还有居民担心运动空间占据了大家的公共空间,对于改造建设并不都能理解。社区通过召开一次又一次的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院落坝坝会”,多方听取居民意见,才最终建成了现在的多功能运动空间。

“愿意运动的居民明显越来越多了,现在全都拍手说好。以前没这个条件,如今球场就在家门口,老百姓互相带动着都动起来了。”张燕说。(袁秋岳 曹奕博)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