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理通三迤 >> 正文
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3日 19:09:58  来源: 云南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目标、赋予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推进新时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最新要求,创造性抓筹划部署和推进落实,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今年,这个梦想即将实现,云南也将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六大指标体系和10项主要指标,目前云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8项指标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城镇化率和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等指标还需努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还比较明显。2019年,云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0.33万美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8651元、6121元、4119元;云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全国高0.4。2018年,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低2.3岁;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1.77%。

  找准差距是为了更好地补齐短板、增强弱项,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保障和改善托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率。以农村为重点,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同时统筹考虑巩固全面小康成效的思路和举措。

  二、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和底线任务。当前,云南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2015—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613.8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1.32%。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云南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还有44.2万贫困人口,7个深度贫困县没有摘帽,429个贫困村没有出列,傈僳族、怒族尚未实现整族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我们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今年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历史性解决云南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要坚持精准扶贫。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聚焦短板弱项集中攻坚,全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要聚焦“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焦特殊困难群体,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的影响,防止新增贫困和已脱贫户返贫。要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要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问题。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要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主要政策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扶上马送一程,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

  要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结合云南省实际,摘帽县要坚决杜绝出现撤摊子、甩包袱、松口劲、歇歇脚等情况。要坚持不懈提升脱贫质量,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统筹考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小康时代乡村振兴关系,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加快制定“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云南,民族工作与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民族政策实践与展示的重要窗口。

  要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立足于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要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努力缩小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四、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取得新进展

  5年来,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深入人心,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为云岭大地各族人民引以为傲的“名片”,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云南在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我们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创造性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要坚持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以云南为窗口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果。以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为重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内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要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云南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要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统筹完善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依法加强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五、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5年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对外经贸合作全面升级,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大幅增长,沿边金融改革和跨境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云南离真正的辐射中心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坚定不移向开放要活力,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当好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桥梁纽带。深入推进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15个实施方案落实,加快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以更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沿边开放,加快引领建设中老、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强促进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创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要深化全方位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构建区域立体交通枢纽,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建设区域能源合作中心。加大国际旅游集散地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边境旅游试验区。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通连接多国的旅游环线,推出自驾游等跨境旅游产品,形成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进一步深化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地区的交流合作。2021年中老铁路将建成通车,云南要主动衔接,积极扩大和中南半岛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园区,有序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有序发展边民互市,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合作,提升服务国家周边外交能力,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缅甸涉及云南的具体工作,积极服务中缅经济走廊实质性建设。

  六、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用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前提,是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新发展理念,推动云南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提高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既要吃透中央政策,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也要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做到因地制宜,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既要提出新的应对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精细度,又要把已有的政策用好用足。

  构建符合云南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构建起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若干万亿、千亿级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中心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

  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围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万亿级产业目标,加快推动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生猪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农产品终端精深加工问题,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我们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新型业态。同时,要充分发挥水电清洁能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云电自用比例,推动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一体化,推动硅铝产业链集群发展,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铝谷”。三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推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提升旅游品质,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发展智慧旅游,推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引擎的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持续完善数字经济体系,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步伐,推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能。高标准推进“数字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室。

  要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抓投资就是抓发展。要着眼云南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

  要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短期来看,要进一步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好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扩大内部消费需求,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确保完成云南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长期来看,要及早谋划全面小康后云南的工作,科学编制好引领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十四五”规划。

  七、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云南各方面制度要更加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融合,切实做到用现代化治理能力支撑现代化治理体系,争当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并发挥滇中城市群、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完善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省内合作机制,推进跨省区域合作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与乡村人口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互联网+平安建设”“互联网+调解”“互联网+基层自治”“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云理轩 汤吉辉 赵泽宽 李印河)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