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亿人民齐心抗疫 众志成城展现中国力量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3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例,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此前,国家卫健委表示,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同时境外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多,防范疫情反弹压力持续存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中国近期新冠肺炎病例数下降趋势明显,疫情局势实现逆转。
这一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工作者和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与,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14亿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
3月16日,火神山医院近百名治愈患者出院,累计出院1800多人。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是当时争分夺秒施工的医院建设者们最大的欣慰。
这是一场与疫情的竞速,医院早一天建成投入使用就能早一点挽救更多生命;这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的一次生动呈现,从1月24日开工到2月2日正式交付,仅用10天建成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战地医院”。
党员身先士卒,60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运转不停,24小时不间断施工,全国网友变身“云监工”……各方力量汇聚,共同创下了“十日奇迹”。
“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经理张正林至今仍记得,开工第二天,他就带着128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在党旗下郑重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勇担重任。”
开工不久,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党委就成立了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并设立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等八个项目临时党支部。不断有党员申请加入突击队,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各个项目施工进展神速。
翟勇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公司的项目生产经理,已有10年党龄的他主要负责机电安装和施工协调。施工进度紧张,参加各级部署会议,协调人员、物资,翟勇的电话没有停过,脚步也没有停过。
翟勇的妻子严美玲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一名护士,这个春节,夫妻俩坚守在各自的“战场”。“我俩都是党员,这个时候一定要冲在最前面!”翟勇说。
从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到基层防控的最前沿,从加班加点保生产的工厂车间,到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的科研实验室,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一位位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病人需要紧急气管插管!”一天深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生办公室里,电话铃响了起来。
“好,马上到!”熟练穿上隔离服,戴好护目镜、头罩、3层手套,以麻醉科主任高峰为队长的插管小分队很快来到了病床前。
高峰小心翼翼打开患者口腔,检查完气道,插入可视喉镜,然后接过护士递来的呼吸机软管,找到声门,又准又快插入气管。几乎同时,护士已将导管近端接上了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监测仪器提示插管成功。
每例气管插管,都是从“鬼门关”抢生命。特别是对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来说,如果在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病人需要时,不及时插管就会出现明显缺氧,造成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收治院区,共有床位828张,98%以上收治患者都是重症和危重症。以高峰为队长,由5家医院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插管小分队临危受命,成为全院危重症患者生死线上的“守门人”。
“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高峰说,“平时,在药物作用下病人自主呼吸暂停后,身体里氧气储备可为医生操作留下两分钟。但新冠肺炎病人身体内氧储备少,从注射药物到操作结束,留下操作时间不到90秒。而且医护人员身穿多重防护装备,影响视线和双手灵活度,更具难度。”
进行插管操作时,高峰等医生的面部距离病人口鼻只有10厘米,病人呼吸道喷出的有极高传染性的病毒气溶胶甚至会直接溅到医生的面罩上。
当被问及会不会害怕时,一名队员说:“辛苦倒不怕,就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反应慢而处理不好。每当自己穿上防护服跑去病房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知道,他们需要我。”至今,这支插管小分队已经为60多名危重症患者续上了最关键的一口气。
4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一封封请战书、一次次冲进病房的背影、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痕的脸,见证着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即动、勇挑重担
从除夕夜飞抵武汉算起,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宋彩萍已在一线奋战了50余天。
除夕,年夜饭上了桌,她来不及吃上几口菜就走出了家门。面对长大了的儿子,宋彩萍再也没法像以前一样讲一个“善意的谎言”。她歉疚又坚决地说:“妈妈是军人,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派出三支医疗队共450人,于除夕当天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军机出发,支援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军队先后派出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形成了前方指导组、联勤保障部队、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援力量体系。
前往武汉疫区一线的,还有军队科研人员。3月9日凌晨5点,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移动检测实验室里,病毒学专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涛刚刚结束最后一个核酸样本检测数据复核。
作为军事医学专家组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组长,姜涛早就习惯了“满负荷”工作强度。他心里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检测快一点,患者们可能就安全一点,疫情也就能早一点结束。
核酸检测工作单调枯燥且风险极大——如果核酸在提取过程中灭活不够彻底,就可能将检测人员暴露于危险中。面对风险,姜涛总是冲在前面。
在姜涛的带领下,核酸检测组优化流程组合,把从咽拭子样品接收到得出检测结果的时间压缩到4小时以内,达到了1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最高500人份以上的单日标本检测能力。
在这场战疫中,军人冲锋在一线。全军63所定点收治医院开设收治床位近3000张,1万余名医护人员投入一线救治;空军共出动30架次运输机、执行4次军队医疗人员运输任务;驻鄂部队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日均出动200多人次、车辆百余台,运送生活物资240多吨……人民子弟兵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越是艰险越向前。
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
“方书记吗?我家座机没人接,您能上去看看我父母吗?”2月15日下午3时,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道六合社区党委书记方冬菊的电话又响了。电话那头是前两天确诊后被送入方舱医院的居民包女士。
放下电话,方冬菊马上安排社区干部上门探望。“包女士是我负责服务的一名患者。她父亲年过八十,母亲前几天身体还不太舒服。”为了让包女士安心治疗,方冬菊主动揽下照看她双亲的责任,不仅按时送药,还熬了鸡汤送到家里。得知父母只是没有注意到电话铃声,包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向方冬菊道谢。
六合社区有3498户家庭超过1万居民,不仅流动人口多,还有两个集贸市场,属于情况复杂的超大社区。社区满打满算只有12名工作人员,组织卫生消毒、协助联系车辆、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查、筛查居民发热情况、给空巢老人买菜送药……社区干部连轴转,工作强度很大。
好在不断有下沉干部帮助支援,又有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按照“跟踪负责、分包到人”的方式,和群众贴心对接,疫情防控工作逐渐有序。
针对小区封闭后孤寡老人买菜难的问题,社区干部商量好,凑了4500元,自购蔬菜免费送给辖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贫困户等困难群体,赢得群众连连称赞。
活跃在“代跑腿”一线的人还有很多。40岁的“药袋小哥”丰枫不久前就成了网红。
丰枫是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被拍下照片的那一天,从早上5点30分开始,丰枫和同事们在12个小时里,跑了12家药店。因为带去的箱子装不下所有的药物,丰枫索性将其中小份的药串成两大串挂在自己的身上,最终串起来的药链跟鞭炮似的。
“疫情当下,我们的工作辛苦是辛苦了点,但都是为了大家、为了武汉。”丰枫说,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
据统计,全国约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平均6人服务一个社区,要对接约350位居民;湖北已有58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广大公安干警坚守岗位,积极主动做好场所检查、卡口执勤、社区封控、维护治安等工作……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悉心为群众服务,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大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与
为了控制病毒向外输出性传播,武汉关闭离汉通道。这座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全市人民听从安排自我隔离,居家抗疫。
据3月6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国复旦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使用全球流行和流动模型发现,武汉“封城”,延缓了国内病毒传播3到5天,截至2月中旬,减少了近80%国际传播。
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一个个平凡的武汉人,把自己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35岁的汪勇是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从小生长在武汉的他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除夕当天,武汉已经封城,快递公司放假了。晚上10点,汪勇正打算哄女儿睡觉时,突然刷到一名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没有公交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4个小时。”
汪勇不敢和家人商量,但还是决定帮她。护士是大年初一早上六点下班,当他准时到达医院时,对方愣住了。
那一天,汪勇往返金银潭医院,接送了不少医务人员,一天下来,踩油门刹车的腿抖个不停。他也害怕,但当他在微信群里得知还有医护人员有用车需求时,还是决定坚持下来。
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开始“组局”,在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进来;在解决了医护人员出行难题之余,他们还提供送餐、修眼镜、修手机服务,甚至细心地代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汪勇影响了很多人,也感动了很多人。
“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汪勇说。
河南省嵩县闫庄乡竹园沟村的300多个村民用双手拔了三天大葱,凑齐十万斤,捐给武汉;宁夏卡车司机杨荣荣等人日夜兼程驱车30多个小时,运送20多吨爱心苹果支援武汉;江苏省镇江市的袁传伟扛起了“一个人的生产线”,独自奋战16天,完成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过氧化氢消毒器零配件的生产……全国人民始终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与病毒展开搏击,用大爱筑成了一道道暖人风景线。
全民战役,众志成城,14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人民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有这种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我们一定能攻克一切艰难险阻,也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英雄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记者 兰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