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年后再赴抗疫一线 童朝晖:我是老兵,一定完成任务!
从2月初以来,随着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落实,新冠肺炎重症人数占确诊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治愈率也显著提高。
下面我们跟随记者镜头来认识一位重症医学专家,17年前他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线。他说,我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时,他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节。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你得到床边去看,发现问题,有很多特殊的指标要监测,其实有一个细节一调整,病人可能就好了,这就是细节。所以做ICU的医生也好,护士也好,你要有鹰一般的眼睛,能看到细枝末节。
17年前,童朝晖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请缨来到疫情一线,他说自己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不管是从医生的职业,还是我们的专业,都应该义不容辞来(湖北)。我们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应该来把自己的这些经验贡献出来。
刚到武汉时,童朝晖用了两天时间,把当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医院的收治情况摸查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查房笔记,总结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在摸清了当时的患者情况之后,童朝晖与专家组的其他成员,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从全国抽调重症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湖北。目前,湖北已汇集了1.9万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因为这也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次,包括国家其他的很多事,地震、火灾等等,都体现了我们这种集中调配的能力,统一指挥协调的体制优越性。
童朝晖每天在不同医院的重症病房之间奔走,分析病例,参与救治,忙碌之余,他都会及时整理每天的发现和思考,写下诊疗日记。
2月2日:如何降低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2月7日:如何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2月12日:谈谈关于恢复期血浆的治疗。
2月22日: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要关口前移、积极救治。
关口前移,就是童朝晖和专家们经过临床观察和研讨之后,提出的重要诊疗建议,已经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从策略上要转变,那就是要积极救治,就是关口前移,通俗一点就是往前赶。那么怎么关口前移?我们就提出来了标准,有一些可操作的参数。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当他无创(氧疗)的时候,氧合指数小于150的时候,两个小时,就应该插管(有创治疗)了。
童朝晖和专家们还提出,将关口前移推进到轻症治疗中,阻止轻症转为重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经过积极救治和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不断减少,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复中。
童朝晖是湖北黄冈人,父母就住在离武汉两个小时路程的黄冈蕲春县,而来武汉的这50多天,童朝晖多次前往黄冈指导救治却没进过一次家门。母亲发来微信说:“你听从党的召唤,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你要好好保护自己,才能好好保护别人。我们二老在家不出门,不串门,你不必担心,就是守望你早日归来。”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我能参加这一次疫情的救治工作,能让很多的患者得到救治,得到存活,我们觉得挺大的安慰,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做了我该做的。(记者 叶奂 聂继承 许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