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控疫情期间,昆明不少餐馆及单位内部食堂为减少人员聚集而停止了坐堂就餐,只能将饭菜打包带走。这固然是防控疫情的必要之举,但在疫情已降为低风险的城区,不妨多些灵活变通之术。
近日,笔者到新闻路一家餐馆买早餐,经营者在门外靠墙处摆了些小圆凳和几张形如小桌的条凳,每个条凳间隔一米有余,客人买了早餐既可带走,也可把条凳当桌,坐在小圆凳上就餐,据说市场管理人员对此举并没有制止。按理说,客人在餐馆门外如此就餐,空气清新又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可谓是站在顾客角度出发的一种便民之举。
前些日子有两段视频在网上很热:一段是在甘肃庆阳,一家拉面馆将桌子距离保持在2米左右,一人一桌单独吃饭,每张桌子用三面布帘子遮挡,避免食客的聚集和飞沫传播。有顾客调侃:在这里吃饭吃出了进京赶考的感觉。而另一段,是北京东城的一家馒头店,为减少与顾客的接触,在窗口搭建了“木滑梯”售卖馒头、豆包等食品,这种健康售卖方式在当地逐渐走红。从相关报道看,市场管理方对以上举措都没有横加干涉。
以上这些“土办法”,显示出经营户在配合抗疫行动中释放的民间智慧,虽然并非每个餐馆都有条件如法复制,但可尽量广开思路、各出奇招,将复工复产的动能尽情释放。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行动中,允许有条件的餐馆在做好测体温防护的基础上,进行内部隔离改造或利用户外空间就餐。若总是以因噎废食或刻舟求剑般的僵化思维进行管控,市场是难以适时恢复应有生机的。
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