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文化创意园位于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泉路871号,是由全国“八小重工”之一的昆明重机厂“腾笼换鸟”升级改造而来,占地面积640亩,由中国铜业下属企业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管理。该园区为老旧厂区改造而来,随着经营业态的变化,园区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面临巨大压力。盘龙区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园区发展大局、“融聚”发展力量、“融化”发展难题,让党的建设与园区转型发展同频共振,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园区引进非公企业226家,其中生物科技企业11家,文化创意企业25家,婚恋企业5家,从业人员达 2000余人,生物科技、文化创意、婚恋产业等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融入”发展大局,让党组织成园区发展“主心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建引领各方力量参与园区治理,不断扩大党在园区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组织覆盖“强筋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选派党性强、懂经济、热情高的党员骨干作为企业党建指导员,在园区建立1个产业链综合党委,成立5家党组织、15家群团组织,云南云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被评为盘龙区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支部。党员争先“显身手”。在园区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设置“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引导园区党员当表率、做示范、讲奉献;贯彻落实“三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党员,近年来在园区“两新”党组织发展党员18名。政企协作“聚合力”。将园区管理方党组织纳入街道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联合建设871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街道文化站871分中心等阵地,整合党建、行政、社区、企业等各类资源,链接行业协会、商会、党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业务指导、资源对接等企业服务,为园区从业人员提供休闲阅读、文化交流等关爱服务。
“融聚”发展力量,让党组织成园区发展“主引擎”。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设身处地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通过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盘清家底拼招商。始终把“拼产业、促投资”摆在突出位置,指导鼓励871文化创意园明确园区发展主线,全面细致梳理闲置建筑面积20000余平米,聚焦会展演艺、生物科技、婚旅产业和创意生活等业态招商。2024年,促成云南首个VP+XR虚拟影棚、1家婚庆龙头企业及多家周边企业在园区落地运营。细致服务暖企心。建立入园项目跟踪帮办、常态体检等服务机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推项目快速落地。在园区设立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机构配合属地街道开展企业服务工作,补齐基层服务企业专业性不足的短板,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建议、链接区外资源。从企业选址、商务洽谈、公司注册、项目开工运营,虚拟影棚项目仅用120余天,滇和缘婚礼艺术中心、婚姻登记点等项目仅用6个月。强化培育促转型。结合园区婚恋企业聚集、周边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园区婚旅产业。在园区举办盘龙区首届婚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婚旅行业专家、企业家、职能部门共同就提升婚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创新婚旅产品、拓展婚旅市场等进行交流研讨,为盘龙区打造全省、全市婚旅产业发展标杆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建立昆明首个公园式婚姻登记点,在871实现了婚姻登记、约会打卡、婚庆采购等“一站式”服务,既大大便利了昆明市北片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也增强了群众办理婚姻登记的体验感。
“融化”发展难题,让党组织成园区企业“贴心人”。从小处、细节入手,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等短板,打造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切实为企业疏堵点、解难题。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出台《盘龙区人才选派驻企培养锻炼工作方案》,从全区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中选派优秀人员到发达地区与我区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园区企业,弥补干部在经历、岗位、阅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推动企业人才培养。采取“党建+产业+人才”的模式,在茨坝街道党工委实施“产学联动 智汇茨坝”产业人才培养书记工程,开展科研院所、学校、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园区企业与周边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以及云南农业大学院政校企三方合作,搭建产学双向人才培养平台、机制和渠道。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采取“街道—企业”协同共建模式,在园区建立茨坝街道专职消防队,为871文化创意工场及周边的警情处置、火灾扑救、抢险救援、消防宣传、消防培训、隐患排查等提供保障工作。打通871园区与国博西路交通壁垒,引导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300余个,切实回应园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盘龙区委社会工作部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