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江苏灌云县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出实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8日 11:36:10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灌云县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出实招

  “您好,在宣传‘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伤害’线上活动时,本着自愿原则,不得强制要求村级组织参与,更不得摊派硬性指标,请领导立即予以纠正下达转发110条任务的做法。”叫停该任务的是灌云县减负办的一名同志。

  “10点发出的点赞任务,5分钟后就被予以叫停。这是我们今年的创新做法,为了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出现反弹回潮和隐形变异,我们主动安排专人加入村社工作群,进行时时监控,部门的错误做法,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减负办同志介绍说。

  今年以来,针对形式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灌云县持续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工作,通过调研梳理,设立监测点,明察暗访等方式,持续纠治线上学习、打卡填表、网络投票、通报排名、过度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层层下达推广订阅指标任务等加重村级组织“指尖负担”的问题,压实部门单位主体责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深入调研,全面梳理。“作为村干部,现在工作中使用的政务APP还有哪些?”“目前工作群还有多少个、反馈回复的时间有多长?”“近期有没有点赞转发任务啊?”网信办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镇街、村社一线摸清整治情况,针对性地开设举报邮箱、设立基层减负监测点、完备基层政务APP监督队伍等方式,对实际使用数字化平台进行持续排摸,并以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扎实开展自查排摸,形成全域全量的底数清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上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类政务应用、公众账号46个、工作群组186个。深度清理打卡点赞、拍照留痕等各类工作群组120余个。

  常抓常管,遏制反弹。为确保整治效果的长效性,坚持常抓常管常控的原则,对已经整治过的问题不定期检查和回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有效遏制了反弹苗头。“过去干什么工作时,上面都让你拍照发群里存档,这次清理以前我手机上最多时有近30个群,现在不光群少了,也不用时时刻刻想着拍照了,终于有了更多时间来服务群众了。”灌云县工作人员在伊山镇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监督检查时,村干部刘某如释重负地说。结合正在开展的作风建设活动,将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干部作风转变的契机,从键盘对键盘转向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从盯着手机看考核排名转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一些App的削减、兼并,也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不实用的App开发、运维需要耗费大笔财政资金,省下来的钱可以更好地用于民生支出。

  规范引导,提高效能。“减负不等同于工作减量、降低标准,要减负也要提效。”网信办的同志介绍,数字政务是辅助治理、方便办事的工具,无论是网络投票还是政务APP、公众号,实质都是工具,利用得当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们在推进工作中,既做减法,也做加法。不搞粗暴一刀切,留下“好用的”,优化“能用的”,删掉“无用的”。真正让数字工具发挥其积极作用。

  从重“痕迹”到重“实绩”,灌云县将持续巩固成果,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常抓常治,久久为功,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务实赶考。(丁柱 曹荣凯)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