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有些仿古镇为何不吃香(纵横)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 06:20:14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有些仿古镇为何不吃香(纵横)

近些年,不少地方投入巨资挖掘古镇资源或兴建仿古镇,力求打造下一个“乌镇”、另一个“周庄”。然而,不少仿古镇经营冷淡,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同质化严重、吸引力缺乏、商业化不当是当前许多仿古镇的实际问题。古镇本该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但许多仿古镇却呈现出造景相似、项目雷同的特征。有的仿古镇资源开发深度不足、运营规划不到位、品牌价值不凸显,做不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难以吸引游客。有的仿古镇景区商业气息过重,服务意识不到位,口碑不佳。

可见,仿古镇如果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赛道,生存危机便难以解除。旅游业服务对象是广大游客,仿古镇在开发、运营中,要抓住“游客为了什么而来”和“游客觉得怎么样”两个关键问题,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打造出有本地特色、有文化深度的文旅品牌,让游客有充实、新鲜的观光体验。

回答“游客为了什么而来”的问题,仿古镇要构建核心吸引力。古镇文旅只有找到合适的文化出口,才能在同类旅游项目中“突围”“破圈”。以乌镇为例,戏剧、互联网成为鲜明文化符号,为乌镇注入了“活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古镇文旅需要差异化发展,将特色文化、历史资源与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结合起来,以确定的文化、商业主题塑造竞争力。

回答“游客觉得怎么样”的问题,仿古镇运营要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在开发经营中究竟是以游客满意为先,还是以赚快钱为先,决定了古镇文旅经营能否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把服务延伸到景区的每个角落,充分优化游客体验,切忌浮于表象。另一方面,要避免单一化,通过打造场景、丰富业态来延伸文化内涵与周边产业,从而达到释放多元消费活力的目的。

进一步来看,仿古镇层出不穷反映了一些镇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找准城镇定位和发展路径,才能避免重复性建设和浪费。

(摘编自《农民日报》,原题为《有些仿古镇为何不吃香?》)(刘知宜)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