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和美家园 幸福花开云南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
和美家园 幸福花开
云南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
( 2023-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我家是四代同堂,20多口人中有4个民族,大家和睦相处,幸福快乐。”今年77岁的藏族老人和万春说起家里的情况,脸上洋溢着笑容。
和万春老人的家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它洒村民小组。这里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多年来和万春的大家庭和和美美。“大家都过上了过去不敢想的好日子。”和万春说。
和万春家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缩影。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的3个省份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践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承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有一块1951年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面刻有当时普洱专区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后用汉语、傣语、拉祜语写下的签名,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云南各族群众的团结一心、友爱互助。云南已有13个州市、10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人说,云南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空间,使得“象往的地方”须臾可至,大流动、大融居的分布格局持续深化,云南成为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和谐共居的交往交流交融之地。
眼下,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蓝月谷景区内游人如织。一对对新人正忙着拍摄婚纱照,在雪山碧水间留下一抹靓丽的身影。蓝月谷景区所在的甲子村曾是贫困村,村民种洋芋、青稞,养牦牛、山猪,自发从事旅游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曾不足2000元。近年来,甲子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婚纱摄影服务有限公司,为来景区拍摄婚纱照的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平均每户有1人在景区上班,月均收入达5000元。截至目前,公司总计分红4600万元,全村人均分红18000元。
“村民在家门口上班,用心服务景区游客,自觉保护雪山环境。”甲子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文江说,从“美丽的贫困”蝶变为“美丽的富饶”,甲子村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
云南坚持以发展促团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等,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GDP年均增速5.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14个州市通高铁或动车,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4G网络,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增强。
竹瓦村是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独具傈僳族风情的边境村。近年来,竹瓦村依托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植被多样等自然资源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森繁瓦觅”蜂蜜商标,大力发展胡蜂、蜜蜂养殖产业。2022年,竹瓦村全村经济总收入15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8076元。“寨子里酗酒的人没有了,家家户户都忙起来了。”说起村里变化,村民吴佳敏笑了。
竹瓦村是边境地区诸多幸福美丽村寨的代表。云南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省级统筹下达资金138亿元,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推动边境地区形成共建共富的现代化建设格局,让边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爱国守边的意识强起来,让边境一线成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坚强屏障。
现在,云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云南正通过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幸福花开”工程、“石榴红”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王长山 字强 张一诺)(王长山 字强 张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