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 >> 正文
赓续丝路精神 共创美好未来——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5日 13:52:33  来源: 经济日报app

  原标题:赓续丝路精神 共创美好未来——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金桂飘香季,风从东方来。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也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国际性合作平台。各国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商大计、共绘蓝图,携手构筑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阳光大道。

  (一)

  历史的指针回拨十年,指向两个载入史册的永恒时刻。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以2013年金秋为起点,古丝绸之路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在南美乡村和东欧小镇,在中亚戈壁和非洲草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用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铺就了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大者思远,能者任钜。从哈萨克斯坦到印尼,从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到北京雁栖湖畔,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世界经济论坛,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表达中国同各国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坚定信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十年耕耘,日日向新。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立体互联网络。

  政策沟通更紧密——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非盟《2063年议程》等有效对接,让丝路精神闪耀“地球村”。

  设施联通更顺畅——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迎来“重生”,再现千帆竞发盛景;中老铁路顺利通车,昆明到万象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开花,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

  贸易畅通更深化——中欧班列铺画运行线路86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源源不断地为全球贸易注入活力。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

  资金融通更高效——中国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出资设立丝路基金,并与相关国家一道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今年6月底,中金投行完成81单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项目,交易规模近650亿美元。

  民心相通更真诚——教育合作、媒体互动、文艺演出互访等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项目热烈开展,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各国文化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中国向各国伸出的友谊之手,让共建“一带一路”民意基础持续巩固。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伴随着驼铃声声、帆影幢幢,古丝绸之路曾在漫长岁月里见证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相遇交融,又在今天见证了各国人民对互联互通的不懈追求。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彼此的距离不再遥远,梦想紧密相连。

  (二)

  江河万里,终有源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是因为它展现了直面变局、应对挑战的实践伟力,引发了国际社会并肩偕行、逐梦未来的时代共鸣。

  “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曾这样阐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另一方面,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少数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没有实现普遍普惠的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甚至丧失自主发展能力,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发展失衡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种现实越来越显而易见:造成问题的旧思维,已经无法孕育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世界各国不管处于何种政治体制、地域环境、发展阶段、文化背景,都可以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过程中,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面向未来。通过建立和加强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各国间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实现相关国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的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越发感受到:在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整合更多发展资源,才能形成更强大发展合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经济合作,也改善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使全球化更加健康,进而推动形成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新路径。

  拉美社报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如此比喻:犹如一辆全新的有轨电车,以合作的方式真诚邀请世界各国“上车”。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在发展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三)

  沿着时间维度,回望历史深处,一个古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清晰而强烈。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不朽的功绩:他们穿越戈壁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他们直面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誉满中外,是因为其依靠的是驼队和善意,而非战马和刀枪;是礼物和友谊,而非坚船和利炮。

  正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秉持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中华文明一直饱含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旺盛生命力,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才得以福泽万方。

  斗转星移,潮落潮起。中华民族历经筚路蓝缕,在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制造业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三分之一——中国人民创造的发展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一脉相承,无不饱含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追求和处世之道。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今日中国之大,不仅在于经济体量,更在于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大国担当,在于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纵使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嚣尘上,世界也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在开放中进步,在合作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内在逻辑和内生需求。

  中国没有称王称霸的基因,没有大国博弈的冲动。一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定选择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坚定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发展大格局中,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与世界深度交融、命运与共。

  为共建国家发展创造新机遇、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活力、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开创历史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四)

  合作共赢的现实,迎来的并非只有掌声和鲜花。个别国家固执地戴着有色眼镜,炮制出种种谬论:所谓“经济胁迫论”,指“一带一路”合作胁迫相关国家;所谓“债务陷阱论”,称“一带一路”项目让相关国家掉入债务陷阱;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殖民非洲的工具……

  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不是这样那样的所谓“陷阱”,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习近平主席用几个“是”与“不是”,讲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真实样子。

  “一带一路”合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追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何来“经济胁迫”?“一带一路”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行事,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一方借款,从不在协议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何来“债务陷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非洲国家创造就业、发展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发展,何来“新殖民主义”?

  种种荒唐言论,不过是反华的陈词滥调,是“中国威胁论”的“一带一路”版本,完全经不起推敲。

  为何偏偏有人不厌其烦地睁着眼睛说瞎话?究其根源,是西方一些人身体已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打破中心与边缘迷思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他们的地缘政治想象。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西方中心论,代之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观;超越文明冲突论,代之以包容互鉴原则;超越零和博弈论,代之以合作共赢理念;超越历史终结论,代之以时代发展眼光。其不仅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也让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沉疴旧疾颓势毕现。其蕴涵的丝路精神、发展理念、哲学智慧,意味着新的人类文明和世界精神正在崛起。

  在回答“一带一路”是什么时,巴拿马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埃迪·塔皮尔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那将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一带一路”这片热土之上,各国人民正沿着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阔步前行。只要国际社会坚持赓续丝路精神,心连心,不停步,就一定能创造出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郭言)

责任编辑:崔庆波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