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云南省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点、边疆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昆明市全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探索建立“微力量红心网格、微智理慧心网格、微安全安心网格、微化解舒心网格”的微网智格治理机制,进一步筑牢智慧化网格底座、创新多元治理模式、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和谐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凝聚为民微力量,铸牢“红心”网格
高位推动建“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建成“运转规范、指挥高效、纵横贯通、安全可靠”的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指挥调度中心,采取“日碰面、周例会、月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模式,促进工作提质增效。科学精准织“网”。在82个五级网格基础上,精细划分359个微网格,成立39个网格党支部,实施“党员+”帮带制度,社区书记和网格党支部书记落实“1+N”帮带责任,帮助700余名微网格员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基本形成“1名楼栋长+1名在地党员干部+N名志愿者”的微网格治理力量体系。资源共享强“网”。发挥大工委与楼宇商超联建共建优势,设立专属网格员,建成“馨空间”、“红色驿站”等网格服务群众阵地,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运用好“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组织“双报到”党员开展了51场关爱帮扶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数据赋能微智理,构建“慧心”网格
“网格化+大数据”实现共享无障碍。依托街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平台、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广数据智能运用,实现辖区网格内居民信息、民情收集等基础数据自动匹配共享,构建微网格员发现、上报、协助办理、结果反馈全流程闭环高效管理。“网格化+可视化”实现治理高精度。东华街道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智安小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建设,在辖区3.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整合了899个地面监控设备,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各类治安要素精准多维呈现。“网格化+码上办”实现服务零距离。通过一栋一码、一人一码,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调动居民参与。
护航居民微安全,打造“安心”网格
联防控增量。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共49次,开展法治讲座26场次、发放法律资料2万余册、解答法律咨询300余次、提供法律服务350余次),掌握主动权,实现重大风险先期预测、研判、防范。联排摸总量。每天开展网格矛盾纠纷排查,依托信息化手段收集社会治安信息,做到基本情况清、人员底数清。联调去存量。充分发挥社区的“三官一律”作用,运用人民调解、信访化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应调尽调、就地化解。联办提质量。对不适合人民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预警、主动介入,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当地。
摸排化解微矛盾,营造“舒心”网格
“四中心”融合,建强综治调处平台。“四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综治、公安等7部门(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人民调解员)入驻共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窗式受理、一体化办公”,有效推进 “单一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变。“一站式”服务,全时段调处矛盾纠纷。东华街道通过构建“线下+线上”工作模式,畅通群众申请调解的渠道。线下设有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等7处功能办公室,承担中心日常管理及调解咨询工作。“线上”依托“一栋一码”、“一部手机管东华”APP和“活力东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接收群众诉求,反馈调解进程和结果。“一张网”管理,织密综治服务体系。微网格整合辖区民警、律师、网格员、楼栋长、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开展日常网格巡查、监督管理和考评问效。
中心投用以来,共摸排收集、接收群众反映矛盾纠纷共1152件,成功化解1152件,化解率100%,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9%,辖区内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8%。实现社会治安形势持续转好。2022年,东华街道被云南省政法委确立为全省综治中心示范单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东华街道将持续创新“微网智格·四微四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辖区智治、众治、善治效能,以聚沙成塔、汇涓成流之势,实现组织优势、资源下沉、服务功能最大化,让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也使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持续增强,做实做强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盘龙区委社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