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长江国际免疫治疗峰会在渝开幕 7名两院院士解码免疫力
19日,首届长江国际免疫治疗峰会在重庆开幕,7名两院院士、50余名产业界和科学界顶级科学家参会,聚焦“免疫力解码免疫力经济”,围绕免疫治疗主题及前沿进展,共同探讨国际免疫治疗新理论、新技术、行业发展新趋势,探索“政银服产学研用”全创新链条的融合发展新机制。
图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吴玉章。 陈鑫 摄
长江国际免疫治疗峰会由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吴玉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发起,将联合南京、武汉、苏州等长江流域城市,打造免疫治疗产业支撑平台,促进生物治疗产业发展进步。首届峰会由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社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学会、重庆市免疫学会、重庆国际生物城承办。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 陈鑫 摄
该峰会设置院士论坛、发展论坛、前沿论坛、思辨论坛。在开幕当天的院士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以《疫情下的生物技术药物转化新策略》为题,现场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球疫苗接种超过56亿次,新冠变异毒株Delta流行已超过130个国家、Lambda流行超过30个国家、Mu流行超过50个国家。”他指出,普通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14-15天,新冠变异毒株的潜伏期为2-3天,7-14天为新冠变异病毒患者轻重症转化分水岭。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 陈鑫 摄
“讲话1分钟大约会产生1千个气溶胶,大部分在5微米以下,还有的在1微米以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围绕《共患病毒病与综合防控》主题,认为国内人用疫苗市场未来趋势有:一类疫苗主体迭代、逐步对标国际标准;二类疫苗品种迅速成长;多价苗替代低价苗、多联苗替代单苗等。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 陈鑫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针对《合成免疫学与免疫细胞治疗》介绍,合成免疫学是前沿免疫学理论与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高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极大推动了重大疾病免疫治疗现代理论、技术途径和产品研发的飞速发展,旨在通过理性设计,重塑、纠偏、再造机体的免疫系统,实现重大疾病的免疫治疗和规模化产业化。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 陈鑫 摄
“核酸适体为精准药物治疗和临床诊断提供革命性的新工具。”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讲到,核酸适体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靶标范围广等特点。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医药创新社理事长董晨。 陈鑫 摄
“免疫治疗是现在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之一,2020年销售的前十名药物中有5个和免疫学相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医药创新社理事长董晨说,“免疫反应过弱,可能会引起感染、癌症等;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导致过敏等。”。
“炎症是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是为了保护人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讲到,肿瘤血管病理学的目标在于肿瘤精准病理判断和靶向治疗。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 陈鑫 摄
记者了解到,本次峰会将持续至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将在20日的院士论坛中进行《基于传统中医药打造世界级药物》主题分享。(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