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勠力同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020年“扶贫日”系列论坛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积极推进生态环保扶贫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庄国泰
协同打赢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部积极开展生态环保扶贫各项工作,通过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厚植生态环境本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污染防治、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支持贫困地区走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出台《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加强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对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二是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着力夯实贫困地区绿水青山本底。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因素,引导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地区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一批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贫困地区得到系统保护修复。
三是高质量完成定点扶贫目标任务,积极探索生态环保扶贫实践。全力支持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脱贫攻坚工作,并于2020年2月顺利脱贫摘帽。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促扶贫,组织部系统13个扶贫工作小组45家成员单位与结对帮扶的87个贫困村开展基层党支部共建。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服务,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扶贫体制机制。推动将更多贫困地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金6029.5亿元,81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受益。
持续做好健康扶贫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 夏更生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根本举措。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要继续抓好健康扶贫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第一,全面完成健康扶贫收官任务。基本医疗有保障存量问题已经实现清零,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灾情等影响,增量问题时有发生。要做好增量问题监测,加强部门间数据比对,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对脱贫攻坚考核、督查巡查等发现的慢病管理服务不到位、“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未完全落实、医疗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要举一反三、持续整改,加快补齐短板,确保不留死角。
第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康扶贫工作,脱贫攻坚期内重在救治,脱贫攻坚期后更要关口前移,防治兼顾、重在预防。建议“十四五”期间,保持健康扶贫政策延续性、稳定性、可及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结对帮扶机制,保持结对关系总体稳定,巩固提升脱贫摘帽县医院能力。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将更多疾病纳入专项救治范围,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鼓励各地开展受益面更广、检查内容更多的健康体检项目,加大疾病预防,推广免费体检做法。开展常态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推广,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三,加强健康扶贫总结宣传。健康扶贫是贫困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一项民生工作,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建议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总结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成就、做法、典型,为做好宣传、讲好故事奠定基础。
控辍保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刘昌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教育部聚焦核心任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坚持控辍和保学两端发力,持续推进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切实做到目标明确、底数清楚、举措有力。
当前,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实现“应入尽入”,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了动态清零,为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基本实现“应助尽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对所有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基本实现“学有所教”,目前全国30.9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要求,56人以上大班额已降至3.98%,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行动。开展劳动预备制、就业创业等培训31.2万人次。高职扩招加大高素质农民培养力度,共招收2.6万人。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设立1513个县级教学点,职教一人、脱贫一家、服务一方的成效逐步显现。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足问题,深入实施推普脱贫攻坚,加大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力度,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举办“24365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招聘活动”,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升本专项计划”。持续发挥“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作用,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从最初的1万人增加到2020年11万余人,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达到70万人。
确保全面完成医疗保障脱贫攻坚
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金甫
截至今年7月,医保扶贫政策已累计助力近千万户、2750余万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长期困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普遍解决。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医保扶贫成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医疗保障脱贫攻坚任务。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丰富医保扶贫政策供给。精准掌握贫困群众健康需求,统筹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逐步形成参保缴费有资助、基本保障有标准、大病保险有倾斜、医疗救助有托底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确保贫困群众参保一个不落。2019年以来,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基本实现三重保障制度贫困群众全覆盖。
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水平接近70%;建立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目前超过3700万“两病”患者受益。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扶贫政策已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6亿人次,累计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近3000亿元。
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政策和投入倾斜,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持续加大资金倾斜支持力度,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550元,较2018年增加100元。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275亿元,其中90%流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还连续三年累计投入120亿元补助资金,专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降低群众就医成本,实施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12个药品平均降幅达54%;通过医保药品准入专项谈判,平均降低新纳入目录的70个药品价格达60.7%。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职工医保费对全国企业减征超过1500亿元,指导各地医保部门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检测试剂费用,平均降价超过70%。
不断拓展保险扶贫广度深度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 李均锋
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扶贫信贷投放大幅增加,保险扶贫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服务地方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等资金投入。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1万亿元,其中,个人、产业和项目精准扶贫贷款在质和量上比2015年都有较大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近5000亿元,惠及贫困户1100多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分之一以上。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累计投放4200多亿元。
完善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体系,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发展,发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保障作用,积极引导降低贫困地区保险费率。2016年—2019年,保险业累计为9800多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9100多亿元。
银保监会制定专门政策文件,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服务力度,促进扶贫信贷、农业保险、机构设立等金融资源优先投向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以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国贷款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3.73个百分点。
银行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优先设立分支机构,利用自助机具、流动服务等方式延伸服务渠道。截至2020年6月末,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0%;保险服务的乡镇覆盖率达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