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万州发展凸显科技特色——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一周年之际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重庆全市18个贫困区县已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12%,告别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龙驹镇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区镇乡街道第一名,全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7%。”4月16日,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党委书记张凤政说,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重庆的殷殷嘱托,他们牢记在心,积极作为。
深度贫困乡镇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被列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作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龙驹镇在这上面走出了科技特色,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
人才支撑需求 解决产业技术之忧
一直以来,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薄弱,是制约龙驹镇脱贫的难题。
4月中旬,在海拔1200米的龙驹镇龙溪村,千亩茶山绿意盎然,采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最后一批春茶。龙溪村海拔高,坡度大,传统农作物难以耕种,不过适宜种茶树。
2014年,重庆渝鸟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孝胜流转了1000亩弃耕地种植茶树。“前几年都是只见树不见茶。”张孝胜说,2017年,重庆市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钟应富等技术人员到来后,在种植、加工设备、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上进行了科学指导,他的工夫红茶连续两年获得重庆茶叶评选红茶类的冠军和特等奖。
“产业有需求,专家有支撑。”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工作队联络员张振杰说,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帮扶龙驹镇,28个成员单位包含了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重庆科研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人才优势,建立了48人的科技特派员团。通过科技专家支撑、科研项目推进、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支持等系列措施,助力扶贫产业发展。
“科技特派员解决了企业技术上的后顾之忧,也促进了龙驹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张凤政介绍,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的模式,现在龙驹镇已经形成“果药菌茶+生态畜禽”的产业格局,每个村、每一个产业背后都有专业科技队伍,提供技术、管理支撑,在全镇建成科技帮扶产业基地25个。
全产业链支持 助力产业深度发展
“有专家指导,企业兜底,我当然敢养!”龙驹镇梧桐村村民张定美2019年靠养鸡脱了贫。他算了一笔账,外出打工每年除开成本只能留下2万元左右,去年他养了500只芦花鸡,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除开成本也有2万多,今年他已预订养2000只芦花鸡。
“芦花鸡是帮助梧桐村脱贫的‘金凤凰’。”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工作队队长、重庆三峡学院副院长祁俊生说,汶上芦花鸡产自山东省济宁市,是国家保种源。2017年底,东西扶贫协作项目——汶上芦花鸡生态养殖扶贫产业项目引进。不同于简单的养殖,通过科技支撑,这里形成了从鸡苗繁育、高效山地散养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从技术到资金都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实施芦花鸡项目的重庆市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牟桔丰说,为了解决芦花鸡的适应性、免疫条件和原生态散养等问题,重庆三峡学院在这里建起了“科技小院”,不仅有科技特派员专家前来技术支持,培养了专业养殖技术人才,而且从育种、饲料研发等方面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并有效破解了企业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瓶颈。2019年他们获评为重庆市农业科技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400万元,已成功贷款300万元,解决了资金困难。
在芦花鸡良种繁育基地里,全自动化的鸡苗孵化车间,年出栏达200万只,是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而占地790亩的芦花鸡高效山地散养示范基地,年出栏达3.5万只。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养殖基地每销售1只鸡,村集体经济可增收2元,托管代养贫困户可收入18元。目前,已发放扶贫鸡苗5万余只,带动550余户困难群众增收。(记者 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