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岁从上海出海,他与这座东方大都市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今天是邓小平逝世22周年纪念日
1979年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
他对中国未来的这一构想
影响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虽已逝世22年
却永远留在国人的记忆里……
邓小平与上海还有一种特殊的缘分
你知道他在上海的足迹吗?
他曾在上海连续度过7个春节……
今天
跟着小红(ID:hszs1921)一起缅怀!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小平第一次踏上上海的土地。他从上海启程到法国留勤工俭学,探索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旅途,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0年,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留影。 新华社(资料照片)
小平与张锡瑗在上海喜结良缘
1925年,张锡瑗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张锡瑗被组织选送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张锡瑗在中山大学学习了近两年时间,并结识了同学邓小平。
1927年春,邓小平回到上海,不久转赴汉口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1928年春,他们结为伉俪。婚后的张锡瑗,和邓小平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工作上她是丈夫的得力助手。
1929年,张锡瑗因难产,不幸英年早逝,孩子不久也夭折,这是邓小平难忘的一个冬天。但是,因为军情火急,他顾不得安葬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便又带着中央的指示,直奔广西领导武装斗争。
一路上,张锡瑗去世时的情景,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翌年春,当邓小平途经香港时,亲自委托中央特科的李强回沪处理张锡瑗善后事。李强回到上海,根据中央军委之命,便和邓颖超、张晓梅(张锡珍)等在江湾公墓购穴,以传统的方式,埋葬了这位年轻的女革命者。为了保密,墓碑上用了化名。
△张锡瑗同志遗物
今天,当我们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时,在纪念馆中可以看到张锡瑗同志的照片和生平介绍,其中还陈列着一件她的羊毛披巾。睹物思人,历经沧桑岁月,革命者还是那么美丽与年轻。
△张锡瑗现在的墓碑
小平在上海连续度过7个春节
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连续度过7个春节。
△1988年2月24日,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上海
1988年初,由于食用毛蚶引起甲肝病流行,上海总共有几十万市民患病。春节期间,甲肝病流行正是猖獗之时。工作人员跟邓小平请示,说上海正在闹“毛蚶病”,是不是过一阵再去。邓小平果断说道:“我要和上海人民共同过春节,毛蚶病有什么了不起啊。”
△1988年,邓小平在上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
1990年1月,邓小平第三次在上海过春节。据《文史参考》记载:大年初一上午,朱镕基等上海市领导到邓小平下榻的宾馆给他拜年,并汇报浦东开发的前期准备。邓小平说:“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给中央报告。”朱镕基说:“开发建设的报告不理想,不敢报。”邓小平说:“不用怕,报嘛。”
△1990年,小平同志第三次在沪过春节
△1991年2月14日,邓小平和国家主席杨尚昆向上海党政军负责人祝贺新年,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陪同
1992年2月7日,邓小平特意去刚通车不久的南浦大桥视察,在大桥前拍照纪念。由他题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就镶嵌在109米高的桥塔横梁上。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
元宵节当晚,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参观购物。参观完了三楼的服装柜台,邓小平正准备进电梯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文具柜台,便走上前去饶有兴致地看起了里面的文具。刚才受到接见的全国劳模马桂宁立即走过来当起了“临时营业员”。他热情地向邓小平介绍各种新款铅笔、圆珠笔和各式橡皮。
邓小平女儿邓榕在一旁说:“您就买一点吧。”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由女儿代付款十元买了四盒上海的名牌产品——中华牌铅笔和四支口红形橡皮,准备送给孙子孙女们。马桂宁用包装纸将铅笔橡皮包好,装进塑料袋递给了邓小平,吴邦国在一旁笑着说:“马桂宁同志在为您提供优质服务啊。”一句说得邓小平笑了,马桂宁也笑了,周围的群众都笑了。
△邓小平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为孙辈购买文具
△邓小平在第一百货商店亲吻一个幼儿
△1993年春节,邓小平和卓琳在上海西郊宾馆
春节过后,邓小平将离开上海返回北京了。火车将要启动,他又特意请上海市负责同志登上列车,殷殷嘱托:“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
小平同志最后一次在上海过春节的 1994 年,是他在上海时间最长的一年。
他再一次给予上海人民以极大的鼓舞,赞许说:“ 你们上海的工作做得实在好 。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 看了杨浦大桥、浦东新区雄姿和罗山、龙阳两座立交桥后,他笑吟:“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1994年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邓小平同志对上海人民的关怀,已经转化为强大力量,使上海“大变样”。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