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红色情书”见初心
一封“情书”承载着什么?从“红色恋人”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信中,可以读到爱情和友情,更读出他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初心”。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1924年,在上海赴广州的船上,望着平静的大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给恋人石评梅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高君宇故居纪念馆负责人史锦明在这里工作了23年,不知给多少游客讲过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恋情,无数次思索这是怎样高尚的“历史使命”。
“他将革命与爱情分开,但又同样爱得奋不顾身。他的另一个世界不属于石评梅,也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这种思想和精神境界永远不过时,启发一代代年轻人对事业、学业、爱情等进行思考。”史锦明说。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山西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一户有名望的人家。受父亲影响,他思想活跃,赞成新生事物,向往革命。
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锤炼,使高君宇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他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和邓中夏等人秘密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当年冬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高君宇比石评梅大6岁。石评梅17岁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是进步女作家。
两人初识是在一次山西同乡会上。之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高君宇还给石评梅修改诗句。
在山西博物院,可以看到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11封信。部分信笺已泛黄,红格竖栏间依旧散发着墨香。
石评梅在信中倾诉“说不出的悲哀”,高君宇回信宽慰她:“世界而使人有悲哀,这世界是要换过了;所以我就决心来担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
信尾他鼓励石评梅:“愿你自信:你是很有力的,一切的不满意将由你自己的力量破碎了!”
几页素笺,情意绵长。
1925年,高君宇因病离开人世,生命止步于29岁。石评梅在悲痛中写下著名散文《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3年后,石评梅病逝,时年26岁。根据生前遗愿,亲友们将她葬在高君宇墓旁。
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记:“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他们革命青春的写照。(记者 王学涛 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