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理通三迤 >> 正文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文心初见英雄气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4日 18:10:59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文心初见英雄气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内,两页泛黄的作文纸引人驻足,这是杨靖宇少年时代所写的《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

  “偶见一老翁,髯须俱白,面似魍魉,身披褐衾,足跣而行,若呆若迷。从而问之,俯首不答,又问之,凝目泪下曰:‘吾祖仕官,九世同居,金积堆山,地连阡陌,以为终身万无冻馁矣。……延及今日,房屋被焚,地无立锥,族家兄弟苗裔,摧残净尽,渺渺一躯,落为乞丐,聊以度日。’余闻之后,不禁戄然生悲。”虽然文物的一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但是经过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的辨识转述,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寥寥数百字记述了一位老人在军阀混战中家乡惨遭蹂躏、沦为乞丐的不幸遭遇;也深刻诉说着一位少年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发自肺腑的报国情怀。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曾只身与敌周旋数个昼夜,有人劝他投降,但他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面对这篇文章,正在哈尔滨市萧红中学读初三年级的赵庞博思绪万千,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在他心里,这篇文章是了解那个战乱年代的窗口。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赵庞博回忆说,第一次读的时候,自己掉眼泪了,“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文字记述让我更加透彻地明白,旧时代下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而今天的我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求学,享受着幸福平安的生活,这是多么天差地别的对比。”

  刘强敏介绍,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之时,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文章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

  试想,倘若国家太平、百姓安宁,当年那个刻苦读书的少年定会学业有成,日后以另外一种方式报效祖国。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杨靖宇等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捍卫家乡,换来今天的和平。

  “横31厘米,纵27厘米,重21克。作文用毛笔书写,字体工整,全文共 480余字……”纪念馆里,赵庞博和同学们记下了杨靖宇作文的每一个细节。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壮烈牺牲,牺牲时只有35岁。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然散尽,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人民不会忘记,他的精神人民不会忘记。(记者 董宝森 唐铁富 孙彪)

责任编辑:钱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