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排雷英雄姚显儒排雷时使用的钢钳
功勋武器,是在革命战争中立过功或有特殊贡献的兵器。这些兵器沐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战火的洗礼,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们见证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其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
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地雷多种多样,有方形雷、圆饼雷、碗形雷、瓦形雷、防步兵雷、防坦克雷??还有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脚一绊线就爆炸的平台雷、跳一米高才爆炸的跳雷、绑在树上手一攀着绊丝就炸的手攀雷、爆炸后把阵地照得雪亮的空中照明雷等,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联合国军”走到哪里,地雷就埋到哪里。这些雷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但对志愿军却形成了严重威胁。
要说起来,也真是奇迹。戳破敌人这些“现代化技术”装备起来的神秘武器,往往并不是什么技术专家,却是从没学过地雷制造技术的普通战士。姚显儒就是这样一位排雷专家。
姚显儒,甘肃省灵台县人,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担任志愿军某部3连8班班长。
1952年2月12日晚,雨雪交加,姚显儒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到敌人前沿的游动阵地去伏击敌人,在159高地上整整埋伏了一夜,仍不见敌人踪影。他叮嘱战士注意监视,自己前去观察敌情。哪知刚刚爬到山腰,两只受惊的山羊便飞快地向山上跑去,接着“轰”的一声,山羊被炸飞了。
姚显儒想起连长曾说过,敌人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的地雷,以阻拦我军的攻击。姚显儒想:我是党员,不能让这些地雷再伤害自己的战友,影响战斗进程,一定要排除它。他决定带一个战士到敌人的雷区内,探究地雷的奥秘。
在一个生满各种杂草和小树的山坡上,姚显儒刚刚迈过左脚,发现有一条细细的铁丝拦住他的右脚。他左右一看,发觉在离身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方方的东西。他心里想这就是地雷么?于是立刻警觉起来,向后面的战友摆摆手,轻声说:“可能发现地雷了!你往后面站一站!”接着,他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色细铁丝走了大约四五米,在一棵矮树下,看到一个绿色的铁盒子——地雷。他蹲下来,仔细研究地雷外部的构造和每一个零件。方方正正的雷身上,突出一块铜钱大、一寸高的雷帽,绿色的绊雷丝,紧扣在雷帽上的一个铁环上。
姚显儒对身旁的战士说:“你离远些,仔细看我怎么拆。如果我牺牲了,你要接受我的教训,继续努力,一定要把拆雷的方法找出来。”他盯着铁环,心里琢磨着,这一定是发火的地方,如果有人绊到雷丝,触动它,地雷就会爆炸。应先剪断铁丝,只要它不受震动,地雷自然也就不会爆炸了。他用手把铁丝轻轻扣住,用钢钳夹断,然后把地雷搬到保险的地方——山顶上敌人挖的交通沟里,开始拆卸。他先看看雷帽,发觉雷帽和雷身是个螺丝口,于是屏住气,一手压着雷身、一手慢慢转动雷帽,把它拧下来。雷帽里有弹簧和撞针,雷身里有雷管和底火。他又仔细端详雷管和雷身衔接的地方,试着拔了拔,拔不动,用手轻轻一拧,雷管拧下来了。他抱起雷身用力向外一抛,没有爆炸,这才放下心来。此时尽管天气很冷,可汗水还是湿透了他的内衣。
姚显儒使用的排雷钳
此后,姚显儒和他手中的钢钳就开始忙了。他抓紧一切时间研究各种类型雷的拆法并教其他战友拆雷。很快的,姚显儒起雷的方法传遍了各个单位。团里、师里,附近的友军,都邀他传授经验。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排雷运动,而且还掀起了“地雷大搬家”热潮。在传授和实习中,一批又一批排雷专家产生了。他们的技术经验不断发展,方法越干越多,越干越巧妙。排雷小组到敌人的前沿阵地,把敌人的地雷成堆地起出来,再悄悄埋设在敌人阵地的交通道路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短短几个月中,共起回地雷227个,破坏地雷300多个,给400多个地雷搬了家,有20多个敌人被炸死。
姚显儒以勇敢和智慧,创造出排雷经验,带动战士破除敌人的地雷阵,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荣立了一等功,并荣获“二级排雷英雄”称号。
2002年,73岁的姚显儒又回到部队,向官兵讲述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开展“地雷大搬家运动”的惊险故事,鼓励官兵探讨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新途径。他当年排雷使用的这把钢钳已成为珍贵的文物,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继续向人们讲述着这段“地雷大搬家”的感人经历。(姜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