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正文
点亮童年每一刻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9日 16:50:02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点亮童年每一刻

桑爱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

为人父母并非易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失去耐心,或是发现自己与他们互动或教育他们的既有方式已不再奏效。此外,作为“数字原住民”,这些孩子们的许多社交互动也通过网络实现,而这也让养育孩子变得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很多父母都习惯于把祖辈的养育经验延用到下一代身上。在我们许多人成长的经历中,通过打屁股、严厉的惩戒或羞辱来管教子女往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被认为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

然而,对于那些在儿时曾被父母扇耳光、打屁股或是被呵斥的人来说,这些经历会不时在脑海中重新浮现,每当这时,我们回忆起的不仅有当时的痛苦,更有伴随而来的尴尬和耻辱。

全球有三分之二的儿童遭受过体罚,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现象。

现有的证据显示,体罚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是长期的,可能会一直延续到孩子成年以后。这些影响包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认知能力欠佳、学业成绩下滑、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增加和不遵守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的证据则显示,积极的养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时期大脑情感与认知功能的发展,进而提升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积极的养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自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对未来更加乐观,并帮助他们培养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从长期来看,积极的养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在进入成年期后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更佳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福祉。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可能要问:“我能够改变自己的养育方式吗?我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为人父母其实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养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积极养育的基础是尊重和对话、是了解儿童并非故意做出不当的行为,犯错误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积极的养育由几个核心要素组成,即:理解、尊重、相互信任和沟通。通过遵循这几点,家长们就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支持他们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在网络世界中,都能充分实现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意识到,现在的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比较长,通过网络与同伴交流也已成为常态。互联网虽然在促进学习和交流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但它并非是专为儿童而打造的空间。网络世界也存在诸多风险,例如网络欺凌、含有暴力信息的内容、网络性引诱、色情消息以及隐私泄露等等。而通过积极的养育所培育出的理解、尊重、信任和沟通则可以帮助儿童和家长共同驾驭这些风险。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安全地上网,比如设置不容易破解的密码,避免在网上分享照片,以及在遇到令他们不安的情况时向父母求助等等。

通过积极的养育,我们也可以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提供支持。我们需要牢记,父母在家中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们往往以父母为榜样,正因如此,如果家人之间以及家人与外界互动时都能展现出尊重与善意,孩子们也会效仿这样的行为。反之,如果孩子遭受家暴或被家人暴力管教,他们也更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或遭受校园欺凌。全球范围内,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在过去一个月中遭受过欺凌。欺凌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身体伤害、心理健康问题、学业表现下滑以及人际关系和社交方面的问题等等,这些后果可能在孩子成年以后也产生持续的影响。

通过积极的养育,家长可以预防欺凌的发生,也可以为遭受欺凌的孩子提供支持。比如说,我们可以与孩子保持沟通,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并在必要时向校方报告欺凌行为。当然,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也可以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制定校园安全措施,以确保欺凌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事件能够被发现并得到报告,同时要推动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则应通过积极管教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互信,相互尊重。

家长和教师毋庸置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保护儿童的职责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们。各国政府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保护儿童免受包括暴力管教和欺凌在内的暴力侵害,并为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支持,还需制定有效预防和应对暴力行为的政策与法律,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

中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两部法律都强调了预防和避免各种形式暴力的重要性。

确保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暴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所有人肩负着共同的责任,让每一名中国儿童都能拥有伴随其一生的、美好的童年回忆,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们携手努力,“点亮童年每一刻”!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