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16.7万人告别贫困 经济参考报报道云南“火腿之乡”宣威之巨变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5日 05:50: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云南宣威:“火腿之乡”现巨变 山乡旧貌换新颜

经济参考报版面截图

  因火腿闻名全国的云南省宣威市,几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乡村公路大多是土路;煤炭经济无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近年来,宣威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决战脱贫攻坚,夯实“路网”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16.7万多贫困人口告别贫困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黔省际节点,素有“入滇锁钥”之称,总面积607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55万,下辖29个乡(镇、街道)369个行政村。

  说起宣威,外界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的特产火腿。在云南省内说起宣威,人们还会想到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方,宣威是云南省人口第二多的县。

  人口数量多,贫困人口也不少。脱贫攻坚大会战之前,宣威市有50752户167505名贫困人口,310个贫困村。

  文兴乡白药村村民彭小才因残致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彭小才一家3口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帮他家制定脱贫帮扶计划,逐项兑现落实。2014年,他在山里种了5亩左右的柑橘。

  春去秋来,柑橘树茁壮成长,转眼就挂果盛产。“5亩柑橘去年产量有9700多斤,每斤卖2元左右,产值近两万元。”彭小才算起了柑橘丰收账。

  有了柑橘这条增收路,加上其他帮扶政策保障,彭小才一家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

  彭小才种柑橘实现增收致富,其他村民纷纷效仿种植经济作物,目前全村种植了1600多亩特色经济林果。曾经荒凉的荒山坡地变成了“金山银地”,成了村民可持续提现的“绿色银行”。

  伴随着村民增收,白药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各村寨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框架结构的小平房。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宣威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统筹各方力量,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近17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15376户51303人,7.1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14.7万余名贫困群众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增加收入,4.3万余名贫困群众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救助和帮扶,50752户167505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3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和白药村一样,一个个曾经贫困落后村寨发生了巨变;和彭小才家一样,16.7万多贫困群众告别了贫困。

  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显示出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十三五”之前,拥有区位优势的宣威,交通却一直是发展短板。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村寨,群众始终面临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田坝镇土木、龙家两个村委会有20多个自然村、上万人口,二十世纪50年代就修通了公路,但一直到“十三五”之前仍是土路,沿途坑坑洼洼,底盘低的轿车难以行驶。

  “十三五”期间,这段涉及上万群众出行的土路改造成了水泥路,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两个村委会下辖的不少自然村的通村道路也实现了硬化。

  近年来,宣威市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设施来抓。全市紧紧围绕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任务,抓住从国家到省到市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的机遇,以“互联互通工程”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大干快上交通运输路网建设,交通工作实现了重视程度、资金投入、队伍建设、服务水平四大突破。

  宣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浦恩宏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计完成投资额130亿元,其中农村公路投资28亿元,改造了5条149公里县乡公路,硬化了21条175公里乡镇联络线,硬化了49个建制村430公里公路。另外还实施“组组通”硬化公路221条584公里,涉及28个乡(镇、街道)144个村委会263个自然村,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了硬化公路。目前,全市共有通车公路5144条11318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1.86公里,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

  同时,宣威至曲靖、宣威至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连接贵州省威宁县的杨宣高速公路加速建设,昆明—宣威复兴号动车开通运营,宣威民用机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煤炭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去年3月,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委会村民在网上反映,当地几个露天储煤场煤灰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板桥街道办立即对造成污染的6个储煤场进行清理处置,储煤场覆土后又植树还绿,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对仍有储煤需求业主依据环境保护要求另行选址囤放。板桥街道办快速处置获村民点赞。

  宣威市是全国产煤大县,煤炭开采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期,21世纪初期达到开采高峰,一度私挖滥采突出,大小煤矿上千家,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矿区周边遍地是煤灰,清澈河水变黑水。同时,从县城到乡镇到村寨,许多街道、公路和河沟周边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为改变经济结构,为保护绿水青山,宣威市痛下决心,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减到178对,2014年减到101对,2016年减到58对。去年3月实施煤矿整治重组,矿井减到27对。

  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对关闭矿井和煤炭采空区,采取多种措施复垦复耕,或植树造林。来宾镇雁塘煤矿于2016年关闭,随后进行了生态恢复。记者近日看到,过去堆放煤炭的地方已变成一片庄稼地,地里竖着几块石碑,写着“雁塘煤矿永久关闭”字样。

  不仅加大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同时对生态脆弱区、废弃采矿区等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另外还持续增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力度,城乡绿化目标有力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7.53%增至53.47%。

  宣威市还以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改善城市、集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纷纷表示,环境卫生变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如今的宣威,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记者 浦超)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