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理通三迤 >> 正文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加快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 17:08:49  来源: 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加快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悠久、文明久远,节日风俗较多,比如说像春节放鞭炮、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等等,这些都是经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挖掘,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协调。”民俗文化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民族失去了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文化发展力。但是,当前中华传统习俗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快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将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制定当地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的总体规划,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主流报刊等多元化媒介,通过开展“宣传周”等活动以及主题展示、专题记录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传统习俗文化的魅力。

  完善组织机构,加大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各级政府应建立传统习俗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依托文化部门建立传统习俗文化保护中心,指定专门人员,给予预算经费,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传统习俗文化保护、传承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发挥各级非遗中心、博物馆或文化馆(站)的作用,开展传统习俗文化资源的摸底、整理、建档等工作,同时,做好传统习俗文化的定级评审、项目申报、经费申请等日常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传统习俗文化保护、传承的保障机制。将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传统习俗文化的资源普查、整理、建档、挖掘、抢救、传承、发展的经费。依托“非遗”申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关于文化保护的专项经费,加大对传统习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扶持、奖励的资金保障;加大传统习俗场所抢救、修复、保护以及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资金投入。(作者 孙建博 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桂忠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