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衰退是必然的,但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神情淡漠、多疑猜忌等现象,是正常衰老吗?其实不然,这所谓的“老糊涂”,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期现象!
关注痴呆,刻不容缓
老年期发生痴呆的病因很多,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为多见的类型,该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因该病常见于老年人,也被普遍称为老年痴呆。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者超1000万例,而每100名痴呆患者中就有约65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余少部分为血管性或其他混合型痴呆。
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一遍遍地问同样的问题。但患者的记忆障碍常被认为是老年人的健忘,尤其近期遗忘已明显,但远期记忆相对保留时,亲属常认为患者记忆并不差,因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然而上述情况应引起亲属的注意,及时带老人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行动,早受益
今年阿尔茨海默病月的宣传主题为“立防立治 无问早晚(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聚焦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筛查与干预。不管何种类型的老年性痴呆,防控危险因素不但有助于延缓甚至阻止未病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也有助于延缓既病者的病情发展。
那么,如何防控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呢?
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身体活动、不吸烟、避免有害使用酒精、控制体重、健康饮食以及保持健康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来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风险。其他需控制的风险因素包括抑郁、社会孤立、认知不活跃和空气污染。
此外,从事复杂脑力劳动者,患痴呆风险较其他人低,这可能与不断的认知锻炼有关,俗话说“用进废退”。因此,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维持良好的社会联系,进行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尝试新鲜事物,多用脑,勤用脑,能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无法彻底治愈这种病,但不意味着无法治疗,及早发现病情,把握黄金窗口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和良好的保健护理,就能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对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 孟浩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