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树牢“编制就是法制”理念,并将机构编制资源作为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财政资源统筹使用、深入挖潜,在强化机构编制法治意识、制度创新和刚性约束方面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新动能。
紧扣两项突出,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法定化
坚持树牢党的机关、政治机关意识,紧扣党管机构编制“生命线”作出系列制度安排。突出“党建引领”为中心,筑牢干事创业精气神。聚焦“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四种能力建设,狠抓“踏实、扎实、夯实”“敢想、敢干、敢当”工作作风,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履职能力。突出政治定位,健全完善落实党管机构编制规则体系。对标对表修订完善区委编委工作规则和区委编办工作细则,完善机构编制部门运行规则。健全完善区委编办室务会会议的审议事项范围、职责权限,及会议制度。
健全两项机制,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化
健全完善编制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挖潜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出台《昆明市西山区空编集中管理使用办法(试行)》,通过“一体化”循环周转等方式,有效破解部门间“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建立联合管控机制。坚持“编制先行、源头控制、既管总量、又管结构”的管理原则,构建“机构编制+干部人事+人财经费”相互联动配合机制,加大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协同力度,坚持录(聘)用人员、配备干部、核拨人员经费以机构编制为基本依据,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严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管理向心角,发挥监管合力。
做好两个统筹,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
加强内部统筹力度,激发现有编制资源活力。以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对职责相近、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进行综合设置及对自收自支事业编制采取“退一收一”的方法作为储备周转资源,实行区委编委统一管理、统一调剂,将腾出的编制资源向职能加强、任务增加的疾控、教育办学等重点领域和部门倾斜,彻底打破了编制资源长期固化、部门所有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编制资源的集聚和效能效率的释放,改革效能进一步提升。建立“编内编外统筹”管理,树立“一盘棋”意识。以严控人员规模总量,加强有人做事与精干高效协调相统一为原则,在针对涉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民生事业等部门的人员结构性矛盾、人少事多、运转困难等情况,在全区编制规模总量内,结合编外用工管理,配备相应的编外人员,编内人员到位后相应核减编外用工员额数。
加强两重保障,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能化
保障民生领域编制力量。加大编制统筹调剂力度,开展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标动态调整,“民转公”编制保障工作,累计向教育领域调增事业编制599名。保障重点领域编制力量。将用编进人计划安排与选调生、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统配人员安置有效衔接,优先保障街道和教育、卫生、经济社会发展等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以来,批复同意使用各类编制数百名加强重点领域人员编制力量,着力提升编制资源管理效能。
西山区委编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