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规划纲要草案“一词之变”看中国开放政策新走向
作为事关指导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各方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正在提请全国人代会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每一个词无疑都是反复斟酌的结果,体现了高层对相关问题的最新判断和决策。
和以往官方政策文件相比,此次规划纲要草案在开放方面的一些表述有微调,“一词之变”背后含义深远。
外商投资服务从“优化”到“全面优化”
不同于以往“优化”、“加强”外商投资服务的表述,最新公布的草案明确要“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
外资不仅为中国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对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都势在必行。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国际引资竞争中占据主动。
全面优化,意味着今后中国将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外企在华投资整个流程将更加简洁高效,合法权益也会得到更好保障。
从“稳步”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已推进多年。但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推进策略从“十三五”规划中的“稳步”变成了“稳慎”。
这一调整是形势使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林楠称,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增多、风险加大以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必须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草案还提到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这表明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中国推进开放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不求快但务必稳。
从自贸区战略到自贸区“提升”战略
根据草案,今后中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相比以前官方“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表述,“提升”一词引人注目。
目前,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其中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不多,市场容量大的发达经济体也不多。“这制约了自贸区对中国外贸的提振作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分析人士认为,在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达成高水平自贸协定情况下,当前中国自贸区建设正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局面,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刻不容缓。
从草案来看,自贸区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优化布局,包括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稳步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如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
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所言,通过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中国不仅能够升级开放能力,也能增强参与国际贸易制度建设的能力。(记者 李晓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