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 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影响了一代代人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23:43:00  来源: 云南网

视频:叶永烈在央视节目中发表演讲(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叶永烈介绍《小灵通遨游未来》。资料图

  5月15日,著名作家叶永烈15日在沪病逝,享年80岁。

  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并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蜚声文坛。由叶永烈担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1987年至2000年,叶永烈担任上海作协专业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叶永烈转入纪实文学和长篇小说创作。近年来,他仍笔耕不辍,创作完成了百万余字的长篇都市小说“上海三部曲”。

《小灵通遨游未来》。资料图

  “预测未来”的想象力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他的父亲叶志超曾任温州一家银行行长和当地医院院长。叶永烈11岁就开始发表诗作,中学时期写了近千首诗。可是,同时,他的理科也很强,195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文学是他的兴趣,而科学又是他的专业,这为他之后创作科普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在北京大学读大四(六年制)的叶永烈完成了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回忆说:“那时科幻小说的创作交流环境很闭塞,我当时几乎没有读到世界科幻小说领域的名著,没有看过儒勒·凡尔纳、阿西莫夫的作品,只能找到一些苏联作家的并不出名的科幻小说。”此外,他当时喜欢看童话,比如《洋葱头历险记》《格列佛游记》等等,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而书中的那些“硬科技”,则主要来源于北大可以看到的众多最新的科技杂志。

  “文革”结束以后,1978年,这部小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引起轰动,发行量达到惊人的300万册。50多年前,叶永烈就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预言了未来,他在书中写到的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原子能气垫船等等高科技,在当时根本就是没影的事,而现在有许多都已成为了现实,不得不让人佩服叶永烈先生惊人的预测未来的想象力。

《十万个为什么》。资料图

  《十万个为什么》 他写了三分之一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响应中央的号召,出版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1959年,他们就着手准备为高小、初中学生编一套自然科学“百科”式的回答各种问题的书,1970年6月起,对以前所出十四册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并增编了第十五至二十三册。

  这套书对几代中国少年儿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无数青少年从小热爱上了科学,长大后走上科技兴国之路。由于这套书一开始并没有注明作者,所以起初并不为很多人知道,为这套书撰写了大量文章的作者,其实是叶永烈。

  其时,他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因为读的是化学专业,他就开始用文学笔调去描述化学。很偶然的机会,他读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塑料的一家》。他想,我学的是化学,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既然可以有“塑料的一家”,为什么不能有“碳的一家”呢?就这样,他花了半个多月完成了《碳的一家》,寄给了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个月后,他平生第一本书出版了。

  也是凑巧,当时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曹燕芳正在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曹燕芳觉得《碳的一家》文笔活泼,和《十万个为什么》的文风相符,于是就邀请叶永烈参加写作。他就写了5个“为什么”寄去,经过短暂的磨合之后,《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175个“为什么”,叶永烈一个人就写了163个!

  接着,叶永烈又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气象分册写了27篇,为农业分册写了89篇,为生理卫生分册写了43篇。就这样,叶永烈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5卷,共971个“为什么”,他写了三分之一。

  大量采访+查阅档案=纪实文学

  虽然1980年代,他还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但实际上,1979年之后,他就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1979年,叶永烈到北京开会。严慰冰(陆定一夫人)的妹妹代表全国政协来找叶永烈,希望叶永烈写一写叶永烈的老师、北大副校长傅鹰先生。当时傅鹰先生刚去世,叶永烈很乐意去写他。叶永烈回到北大进行采访。

  这种创作形式成为叶永烈日后纪实文学的常态,即在大量采访和查阅档案的基础上创作,而他书写的这些人,大多是与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比如:毛泽东及其秘书、陈伯达、傅雷、马思聪、葛佩琦等等,成为了解那段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叶永烈选择传主,有三原则:

  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

  二是能够折射一段中国当代重要的历史;

  三是没人写过(或者即使有人写过,写得浅或者写得不好)。

  从1980年代开始,他一个个去找这些当事人做采访,如果晚一点的话恐怕很多人已经过世。一般人和这些“传主”根本连一面之缘的机遇都没有,叶永烈就有通天之力,可以轻松拿下他们,获得大量独家的珍贵口述史料,这和他在圈内的良好口碑是分不开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比如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与叶永烈很早就相识,因而叶永烈获得了采访陈云的机会,采访的时候,叶永烈把问题交给陈云夫人,陈云夫人再去问陈云。

  2015年开始,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努力,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这三部长篇小说,并无故事上的联系,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叶永烈作品《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总字数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输出多种语种版权。“红色起点”这个生动、形象而准确的概括,向全世界告知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如今,斯人已去,他留下的大量作品,虽然非常畅销,但似乎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这些纪实文学和科普文学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最好的见证,值得后来者认真的阅读和研究。

  云南网编辑 张轩玮 综合自新华社、澎湃新闻、央视新闻微博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张轩玮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