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正文
防治热射病 为训练助力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09:48:52  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至:

  原标题:防治热射病 为训练助力    

  近日,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深入多个部队,开展中暑和热射病的防治培训工作。“热射病可防可治,只有让各类人员清楚掌握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才能系统性地提高热射病预防和救治质量。”6月,记者跟随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宋青来到中部战区某旅。在培训中,宋青对指挥员和组训人员、参训官兵、军医这三类人员在预防热射病中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讲解。

  组训人员有责任:天气状况要掌握,科学施训有讲究

  烈日炙烤着大地,大漠戈壁的地表温度突破40℃。某部官兵原本期望可以在天气稍微凉快点儿时再组织训练,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不仅没有推迟训练时间,反而大中午就把大家拉到操场上,慢跑了半小时。

  “这叫热习服训练。最近天气预报显示气温还将继续升高,为了防止训练时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咱们在一天最热的时候组织热习服训练,能更好地提升人体的耐热性。”看着官兵不解的表情,带队跑步的领导道出原委。

  “热习服,是指通过热刺激,使人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宋青告诉记者,热射病的发生率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当日平均气温>30℃、相对湿度>73%同时存在,或当日最高气温≥37℃时,官兵在训练中发生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时候就需要开展热习服训练。

  宋青认为,各级组训人员在热射病预防上,需要重点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在遇到突然升温或持续高温气候时,要及时组织热习服训练;二是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尽量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使官兵充分恢复身体机能;三是关注重点人员,如伤病后初愈或刚刚休假归队且达到2周以上未训练的官兵,应重新做热习服训练,并为他们制订阶梯式训练计划;四是训练过程中及时安排补充盐水,可以采用每1000ml水中加2至4g食盐的方法配制淡盐水,或用矿泉水加榨菜代替;五是根据天气情况和训练强度,加强卫生人员的跟训保障,密切关注训练中人员状态,如有发病人员及时上报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宋青特别提示,由于全国各地温、湿度不均衡,有的地方即使在3、4月份也有热射病病例发生。另外,即使不是夏季,对于从低气温移防或驻训到高气温地域的官兵,同样需要做好热习服训练,不能简单认为只有夏季才会发生热射病,而应结合部队实际,周密做好防范准备。

  参训官兵应知晓:自我监测要学会,自救互救最重要

  回想起一次抢救战友的经历,班长李晓宇至今感到后怕。那一年6月,部队组织武装10公里越野考核,战士小朱在此前的训练中小腿受伤,缺训了一段时间,但为了不拉集体后腿,他执意要参加考核,结果咬牙坚持跑到终点后两眼一黑,晕倒在地。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班长猜测小李可能是中暑了。大家一边呼叫军医,一边迅速把他抬到阴凉处,解开衣服不停扇风,端来凉水往身上洒。军医赶到后,诊断他是热痉挛,在持续降温的同时,马上将其后送到旅野战医院。

  “热痉挛其实就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幸亏身边战友第一时间救治得当,为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宋青告诉记者,发生中暑或热射病,通常有5项生命体征会出现变化:一是意识不清,或出现正常以外的行为、语言;二是体温过高,正常腋窝温度在36℃-37.4℃,当在训练中超过38.5℃时,要引起警惕;三是脉搏过频,正常年轻人安静时为60-90次/分,中暑或热射病时心率可达160次/分以上且持续不降;四是血压偏低,正常血压为90-130/60-80mmHg,在没有血压计的情况下,可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粗略估计血压,如桡动脉搏动微弱,预估血压在70mmHg左右,如仅在颈动脉触摸到微弱搏动,则预估血压在50mmHg左右,提示可能发生休克;五是呼吸急促,正常呼吸为12-24次/分,如呼吸急促,频率大于30次/分,且休息后不能恢复正常,则是中暑或热射病的危重表现。

  宋青将快速识别热射病的办法总结为“一看二摸”:看脸色是否潮红或苍白,站立不稳并出现恶心呕吐;摸皮肤是否灼热无汗,摸脉搏是否大于160次/分且持续不降。如果官兵出现这些症状,就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卸下装备、脱去衣裤、扇风洒水,促进散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应当协助其饮用淡盐水,同时联系军医救治。对无意识的重症患者,应当边降温边后送,严禁往口中灌水以防堵塞气道。宋青表示,利用各种办法快速有效降温,对热射病自救互救来说最为重要,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黄金法则。

  结合战士小朱的案例,宋组长提醒广大战友,在高强度训练或考核前,如果身体不适要主动报告,不宜勉强参加。训练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站立不稳等不适症状时,要立即放缓或停止训练并报告求助。

  基层军医须谨记:科学施救有妙方,快速降温第一条

  去年驻训期间,某部下士小邢休假归队正好赶上武装5公里抽考,考核中他中暑晕倒、身体抽搐、体温骤升。随队保障的军医郭从涛迅速组织官兵将小邢转移到一棵大树下,为其解开腰带、脱去衣服,一边扇风散热,一边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住气道。

  此时,有的战友拿来水壶要给小邢喂水,被郭军医及时制止:“往昏迷患者口中灌水容易堵塞气道,十分危险。”他马上从卫生箱里取出药品,现场为小邢进行静脉补液,在实施各项降温措施的同时抓紧联系送往医院。

  “郭军医第一时间处置得当,抓住了重症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领。”宋组长说,作为基层军医,在部队组织大项训练活动时必须到现场跟进保障。一旦发现热射病患者,要在联系后送的同时,抓紧实施6 项关键救治措施:立即将患者脱离热环境,脱去装具和衣裤;快速测量核心温度、心率;快速用水、冰全身降温;快速液体复苏;气道保护与氧疗;控制抽搐。

  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环节是尽快降温。鉴于热射病病情重、进展快,在早期处置中应当“边降温边转运”,并及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宋组长提示,保障高温条件下官兵训练,军医要带齐“防暑监测三宝”:温湿度计、体温计、指脉氧饱和仪。同时要携带必备药品,主要包括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仁丹、口服补液盐等常用口服药品,以及常用的注射液制剂和注射用药物。还要备足冰块、冰水和简易冷水浸泡降温装置,协调洒水车、有空调的救护车及大轿车进行现场保障,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

  为有效防止热射病,军医要扎实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搞好宣教,使各级组训人员和参训官兵熟知热射病的症状、危害,教会他们必备的救治常识和技能;筛查易患人群,重点关注刚入伍新兵、休假归队人员、严重腹泻、熬夜、睡眠不足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人员,经评估不适合参训的官兵,要及时提出建议,必须参训时,对易感人员做出标识,加强训练中监测;建立预警体系,训练中一旦有人发生疑似中暑症状,应立即降温,如10分钟内体温不降反升,要立即汇报直接领导并逐级上报。(记者 孙兴维 郭晨 罗国金)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