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 >> 正文
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 19:11:00  来源: 央视网
分享至:

  原标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开展创业创新。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城市到农村去?当前开展创业创新的实际效果如何?对农业农村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些年,很多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开展创业创新,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总体情况。

  答:近几年,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一批农民工、大中专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城镇人员、企业主和“海归”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在广袤乡村风生水起、精彩纷呈。

  根据各地上报数据和农村固定监测,目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其中农民工540万人,占70%,其他返乡下乡人员240万人,占30%。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这些人员中54%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89%是多人联合创业,创办的实体82%都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和新产业新业态,广泛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

  总的来看,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基本上是技能型、经验型和知识型人才,他们将“就地”和“进城”两种就业创业方式结合起来,把“靠技能”就业和“靠融合”创业结合起来。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作用不可低估,规模还将壮大。

  问:有海外媒体报道,农民工返乡的出现,是因为大批农民工在城里缺少就业甚至失业,才回到农村。这种判断是否属实,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大量农民工返乡绝不是因为在城市失去工作或找不到工作才返乡。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农业农村稳定向好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和城里有关人员下乡,充分说明农业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促使更多人作出了“到农村去”的主动选择。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一批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这是城乡间资源要素合理的、良性的双向流动。我们要积极、正向看待这一现象。那种将返乡下乡人员视同为失业人员的看法完全是罔顾事实,也不排除有的人借此抹黑中国经济。

  问: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增多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实际效果如何?

  答: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鼓励有知识、有资本、有能力的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比于前些年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寻找机会,现在,农村对很多返乡下乡人员来说,同样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因此,在政策推动、科技驱动、市场带动和乡情拉动下,一大批返乡下乡人员回到乡村,利用在城市积累的资金、技术、经验和市场渠道,开展创业创新。

  从实际效果来看,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取得了“双赢”“多赢”的效果。返乡下乡人员都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金积累,受过工业化的训练、城镇化的熏陶,既了解城市、又了解农村,既会搞生产、又会跑市场,他们对多元化升级消费需求更了解,视野更开阔。他们的创业创新,发掘了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吸收2800万农民就业。他们的创业创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采取订单方式带动农户的占到55%,向农户返还或分配利润平均达500多元。实践表明,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农业发展注入新要素,为农村繁荣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新途径,已经成为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问:今后,农业农村部门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有什么措施?

  答:农业农村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决策部署,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打造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落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在市场准入、融资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用电等方面,帮助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二是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开展农村创业创新“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各方资源支持力度,培育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久的创业创新队伍。三是树立创业创新典型。推介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创新带头人,示范带动更多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四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实训、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载体。五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和创业创新模式,营造激情涌现、活力迸发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