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生活习惯大变样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11:07:1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至:

  走步走出健康

  -陈希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退休公务员

  改革开放40年,家庭生活变好了,生活习惯也变了:

  手机计步器促使我多走步,改变了原来懒惰不运动的坏习惯。

  以前,我不好运动。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下载了计步软件,开始走步。每天把闹钟定在5点半起床,再设定好手机悦动圈后,我便下楼走步,一直坚持下来,雷打不动,每天必须保证万步左右,同时设了走步排行榜,接受家人的监督:有批评我走得少的;也有为我点赞的。结果走步把血压走稳了,把身体走健康了。

  玩数码相机,取代了打麻将。退休后有时间了,我便恋上了打麻将,每天是东不管西不管,吃了饭,推了碗直奔麻将馆。吸着被动烟,一座就一天,腿也疼腰也酸。

  我爱好摄影,儿女们便凑钱为我买了一部数码相机,从此我就天天出去拍照,回来后再用制图软件进行加工制作,发在网上供同行们欣赏。这样就无心再去玩麻将了。说不玩儿就不玩儿,一年多一把都没玩过。相机倒是用得不错,去年为报刊拍的照片就有100多幅,其中30多幅被省市媒体刊用,还有10幅作品被选入影展。

  微信视频改变了我和老伴每月都要进城看望儿孙的做法。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头老太的命根子。儿子住在长春,孙子在那里读书,时间长一点儿看不见就非常想念。所以,每个月我们老两口去长春看儿孙早已形成习惯,既费时间又费钱。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开通了微信,就可以视频了。我们与儿子约好,每天晚上我先给儿子打电话,然后再与孙子视频,天天不落。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互相见面,对话交流,再也不用我和老伴不远百里地来回奔波了。

  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

  -寇海萍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警官

  爸爸1972年参军,提干后认识了在兵工厂工作的妈妈,俩人在部队一待就是20年。部队在山东烟台,老家在滨州,部队每4年组织一次集体探亲。虽然爷爷奶奶身边有一大堆孙子孙女,但因为我离得远,他们总是特别想我,所以一有了我的照片,爸爸就赶紧寄回老家。

  1992年,爷爷生了一场大病。爸爸于是决定转业,想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离得近一些方便照顾。尽管搬到滨州,但离农村老家还是挺远,公共汽车也不方便。好在那时候有了电话,老家有什么事,叔伯们就给爸爸打电话。为了能见到爷爷奶奶,我们每周骑自行车回老家。那时我刚上初中,爸妈总是一个人驮着我,一个人驮着东西。为了能感受旅途的乐趣,减轻爸妈的负担,我用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每个周六的早晨,我就跟着爸妈一起往自行车的前筐和后座装东西,想象着爷爷奶奶看到礼物、看到我时的快乐。

  沿着205国道一路骑行,40公里的路程大约要骑两个小时。那时候爸妈年轻,我也精力无限。后来家里有了摩托车,虽然还是风吹日晒,但至少不用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老家的路也越修越好,再也不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

  再后来,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想去哪里随时出行。微信带来了划时代的通讯变革,想要见谁,视频通话瞬间搞定。

  现如今,老妈最大的爱好就是晒朋友圈——早晨散步时沿途发现的好风景,两个宝贝外孙女儿的优秀表现,还有她细心养的花花草草。她还常常和老爸比赛谁被点赞多。

  老爸最大的快乐则是今天又在微信上加了哪个老战友,他带过的哪个兵今天又跟他视频聊天儿了,还期盼着每天晚上两个外孙女儿和他视频通话,甜甜地叫他姥爷。

  如今种菜多快好省

  -杜春秋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稻庄村村民

  我来自中国菜都,我家种菜近30年了,种过辣椒、韭菜、茄子、丝瓜、黄瓜这5个品种的蔬菜。原先种菜既费时费力,又费药费水,产量还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种菜是“多快好省”。

  不需要自己育种。育种基地利用营养盆将菜籽培育成巴掌大小的菜苗,这样优选的菜苗具备丰产、抗病、整齐一致的特点,种出来的蔬菜品质也就提高了。我现在都是买回菜苗直接种植,省了育种这份心思。

  不需要露天作业。蔬菜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作物,干了不行,冷了不行,风大了也不行。所以我支起了大棚,把它们养进“屋里”,精心照顾。原先靠人力铺草帘子为菜园保暖,现在使用卷帘机、卷膜机等机器作业,省时又省力。原先因为气候原因只能种一茬蔬菜,现在利用温室大棚能收获两茬,甚至更多。

  不再农药中毒。原先是自己背着喷洒壶进菜地,一手上下压力,一手左右喷洒,一步一步地打农药。这样连续作业几亩地下来,打农药者很容易吸入过量的农药,造成农药中毒。现在我已经丢弃了老式喷药机,改用电动推车式的打药机,同时佩戴了防毒面具。虽然现在的农药都是高效低毒的,但爱护自己、关注健康的意识可比以前强多了。

  不再大水漫灌。原先的做法是把水引进地里,让它自由流动。离着入水口近的地方积水量大,离着远的田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浸透,费时又费水。现在我们这儿普遍采用了滴灌技术,用水管引导水的流向,并在水管上扎了很多的小细孔,水通过细孔浸透蔬菜的根系,精准、节约、方便。

  如今种菜茬数多、产量高、品质好,还省资源。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蔬菜种植变得科技感十足,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当然也更好了。 (凌波整理)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桂忠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