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通报“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
上半年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四成
目前已有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徐隽) 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国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表示,2016年3月,最高法向全社会作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两年多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法院2016年、2017年受理执行案件1189.96万件,执结1156.2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83万亿元。今年1月到6月,受理执行案件409.4万件,执结280.3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0.52万亿元,同比增长44.06%。
孟祥介绍,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是“四个基本”: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和外界干预执行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人民法院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的情形基本消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的程序标准和实质标准把握不严、恢复执行等相关配套机制应用不畅的问题基本解决;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基本执行完毕。
孟祥介绍,针对传统执行模式下的查人找物难题,最高法于2014年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截至目前,全国法院通过最高法“总对总”系统、网络查控系统,为5172.45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699.75亿元,查询到车辆4031.86万辆、证券853.62亿股、渔船和船舶84.06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80.59亿元,有力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23万例。
随着联合惩戒作用日益凸显,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提高,失信名单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发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共789万例,涉及失信被执行人440万个。共限制1222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458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8万人。全国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2016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判处拒执罪7590人。全国累计拘留失信被执行人27.9万余人次,限制出境2.8万余人次,形成打击逃避、规避执行行为的强大声势。
孟祥介绍,为克服传统拍卖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从2012年开始,浙江、江苏等地法院率先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迅速得到各地积极响应。最高法及时总结经验,出台网络拍卖司法解释,建立网拍名单库,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加快财产处置效率,去除权力寻租空间,斩断利益链条,实现了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全面实行网拍的法院达到3197个,覆盖率为90%。以网拍形式拍卖占整个司法拍卖的80%以上,基本实现以网拍为原则,以非网拍为例外的要求。从2017年3月网拍系统上线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网络拍卖量55.13万余次,成交量16.84万余件,成交额3779.48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4%,溢价率67%,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