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网闻
不惧危险是军人本色,没有血性还叫什么军人?
2018-06-26 11:21:05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分享至:

血性是什么?

提起血性,肯定绕不过这个名字:陈树湘。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在敌人的担架上,他用手撕开腹部的伤口,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讲血性,无疑有着深重的勇敢和悲壮意味。

红军长征,四路大军牺牲16万多人;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抗美援朝战争,共有18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英勇牺牲……

开国将帅中,7位元帅在战场负伤,刘伯承失去右眼,负伤9次;10位大将中 7位负伤,徐海东战创20余个,粟裕头部两次中弹;另外,还有9位独臂将军、3位独腿独脚将军、2位短臂将军……

战场上,血性意味着不惧危险、不怕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

因为懂得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从将军到士兵,人民军队每一名官兵都勇于挺身而出,敢于拼刺刀、堵枪口,震慑敌胆,赢得胜利,在大忠与大爱中刹那间完成向英雄豪杰的升华。

这是人民军队根植于灵魂深处的血性基因。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炬”。

血性需要唤醒,需要激发,需要点燃;血性也需要养护,需要培育,需要激励。

承平日久,我们需要时时自问:能否一如革命先辈那样为信仰而战、视死如归?是否依然保持着当年的虎狼之气?

习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

不论何时,血性永远是胜利的刀锋,它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时代已经不再,“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精神永不过时。

没有血性就站不起来,站起来照样会被打倒。一个军人是如此,一支军队也是这样。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

汶川地震时,“空降兵15勇士”的奋勇一跳,震惊世人。伞兵平时跳伞的高度是800-1000米,降落伞的设计使用高度是3500米,而勇士们跃出机舱的那一刻,高度是4999米。

军事演习中,坦克驾驶员武向军左耳不慎被行军架生生刮了下来,他把掉下的耳朵揣进口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40分钟的演习。

“国际军事比赛-2017”比武,“带实弹射击的5公里急行军”课目参赛队员王帅右足内踝撕脱性骨折,背着50多斤的装备、拖着伤腿完成了最后2公里的比赛……

唯有历经血与火、苦与累淬炼的军人,唯有一身硬骨头、一腔沸腾血的军人,才能够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才能横刀立马、敢于亮剑,才能敢打必胜、所向披靡。

2015年7月,在深圳航空ZH9648航班上,一名歹徒持刀纵火,在这突发的险情面前,空乘人员大声高喊:“有没有军人武警啊?”

这声呼喊,是来自人民的最大信任,源自人民军队永不辜负人民的不变本色和血性。

这种血性,战争年代体现为不惧马革裹尸奋勇杀敌,和平年代不仅体现在苦练本领保家卫国,也同样体现在为了人民利益、为了百姓安危挺身而出的点点滴滴之中。

1993年,一名叫徐洪刚的战士,在长途汽车上面对4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被刺14刀,他用背心兜住流出体外的肠子,继续追赶歹徒……

2018年3月,武汉一居民楼发生火灾,四级军士长李道洲,三进火场,直至牺牲之时,他仍背着被困者趴倒在地。

温光民、许益、林贵斌、叶芳强…..仅今年以来,军人不顾自身安危、勇敢救人的英雄壮举就有不少。

网友们说,当过兵的人,从没让我们失望过!对于军人来说,见义勇为是应尽的责任,是天然的担当,更是血性的张扬,应当成为中国军人的本能。

《内务条令 》明确规定: 军人遇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应当见义勇为,积极救助。

从今年5月1日开始,军人非因公外出也可以着军服。军装,一直被人民群众视为成安全和勇气的象征。我们在享受规定带来的职业荣誉感的同时,更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请记住,不管军装穿没穿在身上,路见不平或群众危难时,挺身而出始终是军人应有的样子。

中国军人,哪怕倒下,也是向前的!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作者:九戒;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

责任编辑: 彭敏杰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