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国内新闻
空军第十批女飞行学员纪实:做战斗员 不做表演员
2018-06-21 07:54: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至:

飞行讲评。曹占礼/摄

  “以前觉得800米就是长跑,到了大学才发现只是热身”

  根据空军的培养计划,38名女飞行学员将在空军航空大学经过4年的基础教育、航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初教机飞行筛选,最后转入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进行为期1年的某型教练机飞行训练。届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成为拥有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的战斗机飞行员。

  家人和朋友并不知道这些复杂的流程,一提起她们就会带着骄傲的口吻介绍:“她是个飞行员!”只有她们自己清楚,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要去掉那个“学”字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李朝婷记得,大一时教员在课上介绍了培养流程,前两年主要以大学基础教育和体能训练为主,她们要学习和普通高校一样的课程,两年后再转入飞行专业知识学习。

  教员特意强调的“全程淘汰”让她心头一紧,以后的日子里,陆续有师兄停飞分流的消息传来,更加重了这种焦虑感。

  停飞虽然恐怖,但尚且遥远,当时困扰这些姑娘的难题是如何跨过体能关。站在毕业的当口回望,有人称当时是5年学习训练中的“至暗时刻”,有人则直接摇头:“不要跟我提体能!”

  “高中最远跑过800米,大学一入校就要跑3000米。”回忆起当年,四川姑娘田静一脸苦笑,“以前觉得800米就是长跑,到了大学才发现只是热身。”

  从高中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军人,体能是必须要跨过的“娄山关”“腊子口”。程靖云记得,刚入学时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下课后只有冲到宿舍换体能服才能赶上体育课,校园里有3个体育馆、两个操场,“操场永远被我们包场。”

  “三千四百单双杠,旋梯固滚小五项。”这句流传在女飞行学员中的顺口溜囊括了她们的主要训练课目,被戏称为“体能血泪简史”。旋梯和固定滚轮主要锻炼平衡机能,增强飞行学员的空间定向能力。

  河北姑娘王嫣然记得,最夸张的一次,她们在一天内跑了1个10000米,两个3000米,两个1500米,还有单双杠、旋梯、滚轮,“一天下来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时,作为空军航空大学校内仅有的女学员,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在体能上不落下风,不服输的姑娘们经常咬着牙加练。“整个大学我们都叫自己学员,不带女字。”学员刘娜骄傲地说。

  “煤渣子的跑道,灰暗的天空,干枯的树枝……旋梯一转过去了,春天来了……”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张潇闯过体能训练关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时隔8年,这批女飞行学员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

  虽然至今谈起来仍会咬牙切齿,但她们依然感谢这段经历:高强度体能训练塑造出强健的体魄,撑起了她们心中不断燃烧的飞天梦想。

  “看,这就是你们经常去的商场”

  大二夏天的检验飞行,成为女飞行学员们“黑色记忆”的转折点。

  “检验飞行就是提前让我们体验一下初教机,看我们有没有基本的操纵能力,是不是适合飞行。”成绩始终排在前列的李朝婷解释说。

  虽然当了两年飞行学员,但这是她们第一次摸飞机。经过几天紧张的航理学习和地面准备后,姑娘们如愿以偿坐进前舱,在后舱教员的指导下进行首次飞行。

  飞机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中离地,云层越来越近。“升空后唯一的印象是特别忙,教员让你看看仪表,看看天地线,注意力有些不够用。”浙江姑娘曹亚蓉说。到达指定空域后,教员看她有些紧张,就让她把紧握操纵杆的手和蹬舵的脚都撒开,初教机仍在空中稳定飞行,她一下子放心了。

  几十分钟的飞行中,她们得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熟悉的世界。刘娜在空中看到一架民航飞机,张蕊的教员指着地面一座建筑对她说:“看,这就是你们经常去的商场!”

  更重要的是,那种驾机翱翔的感觉深深印在每一个人心里。“一上飞机一切都不一样了。”张蕊说,“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检验飞行像一扇窗户,让学员们看到云端的风景,而一年半后的初教机飞行训练则像一把钥匙,为她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16年12月25日,38名女飞行学员从空军航空大学本部转至某训练团进行为期半年的初教机飞行训练。在这里,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员,平时以代号互称。这些已经完成航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学员只待在实践中捅破飞行的“窗户纸”。

  “最难忘的要数首次单飞。”李朝婷回忆。单飞,即飞行学员独立驾驶飞机飞行。初教机阶段,她们要进行起落、编队、特技、夜航等课目训练,每一个课目都要进行单飞考核。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首次单飞堪称飞行学员的“成人礼”。

  2017年3月15日和16日,女飞行学员们迎来首次单飞考核。按照程序,学员单飞前要先经教员带飞8个起落,然后接受跟班领导的检飞,合格后方可批准单飞。

  李朝婷记得,单飞前,经验丰富的教员看着自己系好安全带,叮嘱几句,拍了拍她的头盔,在飞机滑出时朝她竖起大拇指,“那画面既温馨又感动。”

  “压舱石”离开了,偌大的座舱里只剩下学员。检查仪表,等待指令,松刹车、加油门、拉杆、上升……轰隆隆的引擎声中,最初的紧张不见了。“刚开始还有感觉是在放单飞,心里不托底,后来越飞越有自信。”李朝婷说。

  随着初教机以标准的“轻三点”动作着陆,女飞行学员首次单飞宣告成功,标志着她们初步具备独立驾机的飞行能力。

  “3月15放单飞,朝霞起舞彩云追!”一位教员编了两句顺口溜,逗得女孩儿们开怀大笑。在简短而热烈的单飞仪式,她们为教员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捧着鲜花和证书,沉浸在“成人礼”的喜悦中,暂时忘却了“全程淘汰”的压力和苦恼。

  但是,残酷的停飞机制隆隆运转,不会为任何学员停留。

责任编辑: 唐莉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