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首页 | 邮箱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跨界”复苏失传百年工艺蔺涛:坚守让古砚焕发新生
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8-06-17 08:50:22 星期日  来源:央视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央视网消息(记者田宏):“难,是真的难啊!”蔺涛向记者讲述“绛州澄泥砚”的前世今生,说得最多的是“难”。

  蔺涛细心检查每一方“绛州澄泥砚”尹文卓摄

  在如今众多传统手工艺都处于濒临消失的今天,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却沉下心来,挖掘、研制、恢复失传300多年的民间手工艺品“绛州澄泥砚”。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填补了我国没有澄泥砚的空白。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台作为文房四宝,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代乾隆皇帝极爱澄泥砚,赞其“扶如石、衔如玉、呵可生津”。绛州澄泥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多年来,蔺涛带领团队独具匠心创作多种类型、不同系列的“绛州澄泥砚”,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其新的生命活力。

  难在从零开始复苏失传百年工艺

  绛州澄泥砚工艺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则达到炉火纯青高度,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

  研究澄泥砚工艺,可以说,蔺涛完全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蔺永茂在任新绛县博物馆馆长期间,从馆藏史料整理过程中,萌生了恢复绛州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的想法。这时的蔺涛从师范毕业后在县城当美术教师,专业对口,本想一展所长。在父亲的劝说下,父子二人携手攻坚克难开启了复原澄泥砚工艺尘封的大门。

  蔺涛认真工作中尹文卓摄

  为何蔺涛总说“难”?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无资金、无详细的资料、无样品,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制砚经验。空有一腔热血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搜集图片、查书籍、查资料,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一一抄录下来,反复推敲、试验每一个环节。

  为了便于研究,他不得已离开县城,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村里当了一名美术老师。白天上课教学,晚上利用业余的时间钻研实验。十余个春夏秋冬,蔺涛和父亲都始终坚持一种信念,要让失传百年技艺的澄泥砚重现世间。

  为此,他们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外围知识,融物理、化学、雕塑、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从设计、配方、雕塑、烧制等每一道工序,父子二人都是亲自实践。

  无数次的失败,没有头绪,找不到原因,甚至于迷茫。连领路人父亲都曾动摇过,说不行就算了。可想当时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蔺涛却说:“坚守而不只是坚持,阵地上哪怕就我一个人,我也要坚守下去,一定要做出来。”。

  本着如此坚毅的信念,终于在1991年,父子俩终于研究出三块成品。尽管当时只有三块,但却凝聚着蔺氏父子两代人的汗水与心血。通过进一步的完善,终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1994年,他们的砚品获得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断代三百年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绛州澄泥砚”重新问世。

  经过长期的努力,蔺涛的砚作六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被该组织永久收藏,为中国大陆唯一连获此项殊荣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的骄傲。

  第一并不是顶峰唯匠心传承技艺

  瑰宝得以复苏,这只是“绛州澄泥砚”的开始。与中国四大历史名砚中的其他三大砚不同,端砚、歙砚、洮砚均为石制品,唯有绛州澄泥砚属于陶制品但又高于陶制品。

  蔺涛的“难”关并没有闯完。澄泥砚所有的工序系纯手工制作,一方澄泥砚它的厚度是普通陶瓷产品的5倍到10倍,生产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变形。烧制难度大,且制作周期长达十个月之久。因受天气、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澄泥硯的成品率仅有30%。越是形状规规矩矩的正方形、长方形或是坯子越厚、造型越大的砚品越是难度高,成品率低。

  蔺涛看着废弃的砚台尹文卓摄

  尽管如此,蔺涛依然以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来生产绛州澄泥砚,有丝毫的瑕疵,他都坚决淘汰并毁掉。也有人建议说这么多精雕细刻的砚台当废品太可惜了,不如后期修改再利用,但蔺涛却婉言拒绝了。他说:“澄泥砚就是要完美。”可见由他制作出来的的砚台可谓是一砚一匠心啊。

  力求精益求精,30年来,蔺涛并没有止步于澄泥砚工艺的成功恢复上,而是摸索探究进一步改进制作工艺。他说:“虽说我们是第一个制作出‘绛州澄泥砚’的,但并不是做到了顶峰,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

  蔺涛现场指导雕刻技术尹文卓摄

  蔺涛所指的我们,就是他和他的工作团队。他认为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人,为了培养传承人,提高澄泥砚的产量和影响力,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工作团队。团队中跟随蔺涛学习时间最长的员工已经有20多年了,如他所说,时间长了,有了感情,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

  他多次出资选派业务骨干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等各大院校深造。从入门学习到培养成为一名成熟的澄泥砚艺人,蔺涛说至少要七年的时间,这需要一个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进来。目前,团队中具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一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2名、山西省工艺美术师2名,储备了大批的传承人才。

  2010年,他协同新绛县政府积极申报“中国绛州澄泥砚之都”特色区域称号获得成功,为新绛县这一历史名城增添了浓郁色彩。

  古砚焕发新生让名砚走向世界

  纸寿千年,砚传百世而不朽,因此,砚台上常常保留有文人墨客的印章、题字等,作为文化的载体,砚台有其特殊价值。如今,文房四宝再次面临新挑战,如何让古砚再次焕发新生?

  蔺涛在澄泥砚的制作中一直摸索求新,让传统与时代接轨,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活起来、火起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澄泥砚,他免费为多所学院提供实习基地,多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实践并亲自讲解,意在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带入校园、带入课堂。

  “东方之冠砚”田宏摄

  为了推广绛州澄泥砚走向世界,他多次参加国际性文化交流。由蔺涛和他的团队制作的“东方之冠砚”“和谐砚”被选为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指定礼品。

  蔺涛回想起印象最深刻是2011年制作的“荷塘月色砚”系列。这套系列是他用了2-3年时间设计出150-160款设计稿、7000多个坯子只制作出1800多件成品。北京、台湾两岸清华大学分别收藏了100款不同造型的荷塘月色砚作为“百年校庆特制礼品”,为促进两岸文化的互通交流作出了贡献。

  “绛州澄泥砚”展品尹文卓摄

  “艺术当歌时代,传递正能量精神。”这是蔺涛反复谈起的一句话。近年来,蔺涛设计的“廉政教育系列砚”“红色革命圣地系列砚”“抗战系列砚”广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现在,“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正在建设规划中,这里将实现展示、传承、互动、体验、旅游于一体,用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讲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故事。

责任编辑: 吴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