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国内新闻
共享文化盛宴 打造中国电影产业新高地
2018-06-16 12:58:20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
分享至:

  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在6月16日盛大开幕。此次电影节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举行的重要国际性文化活动之一,也是展示中国优秀电影作品、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国际舞台。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首个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处在同一序列。1993年10月举办第一届,最高奖为金爵奖。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片征集共收到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447部影片,比去年的2528部有较大的增长。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奖和展映作品选片坚持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启动“国际直通车”机制,促使电影节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影票房达202.18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而不断变化的观影需求,也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将继续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品牌,提升文化作品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靓丽名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产业取得的成就?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中国电影40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电影的生产、影院的建设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这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没有改革,中国电影在传统体制下的活力无法焕发,没有开放,中国电影始终是在本土小圈子里运作,难以吸收国际发展的诸多经验。应该说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电影焕发了青春,把中国这样一个潜在的、巨大的的市场充分激活了。通过开放促进了改革,改革同时又进一步对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中国的电影应该说已经全方面对外开放,除了美国以外,和欧洲,包括印度,甚至包括非洲的电影都有了合作。中国电影可以说我们文化产业最具活力最具开放性、包容性的一个产业。

  上海电影节作为中国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对于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齐勇峰:上海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电影最优秀的人才、企业集聚到这里,是观察中国电影改革开放的窗口,它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出来。此次上海电影节征集的影片数量,从2528部增长到3447部,几乎增长了40%,这样一个跳跃性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发展繁荣,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展现的窗口。

  在评价我们影视作品的世界影响力的时候,都会有哪些标准来作为评价的依据呢?

  齐勇峰:我认为最重要是电影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影响力。我们数量增长、规模化的经营基本上已经完成,客观来说,电影的质量还是稍有欠缺的。今后要继续把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主要靠质量。人们喜欢看,这样才会有可持续的增长。其次是应该更加国际化,这也是我们上海电影节的目标。不仅要有反应中国人生活的电影,把中国电影发展的成就展现出来,还应该有一批中国和欧洲、和印度、和好莱坞以及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电影。

  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质量高和低有哪些评价参数呢?

  齐勇峰:第一,它是不是反映了中国的变化?通过人们观影以后能有所启迪。第二,电影的制作是不是国际化,是不是市场化。第三,艺术水平。电影是一种艺术,艺术水平是评价电影很关键的方面。在这方面我们现在的题材已经多元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娱乐型电影,像警匪片、儿童剧、女性题材剧等等,毕竟电影是市场化的,要有各类电影,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需求。目前我国电影主要是满足国内的需求,而国际大片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满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普遍的需求,所以这一块我觉得还需要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这都是观察电影质量与不同艺术水平的标准,我们要从更多的维度实现这样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怎么样能发挥这些核心竞争力?

  齐勇峰: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和传播的质量。再就是一定要多元化,多元化通过市场来实现。作家、电影的制片人、投资人,他们通过市场能够观察到哪些电影更好反映生活,或者说在哪些方面还有市场的盲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政策和体制的建构。中国电影刚开始改革是从2003年、2004年开始,到现在也就是14、15年的时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足以让我们自豪。我相信上海电影节能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电影节,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责任编辑: 李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