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网闻
“一人献血,全家受益”别成忽悠
2018-06-14 18:39:32   来源:红网
分享至:

  温州一位社区主任王女士十多年间累计献血达1600毫升,但其丈夫因手术需用血时,血液中心拒绝直接提供,而要求王女士“先献血”,此时,王女士的年龄已经超过55周岁的献血年限。日前,因这起用血纠纷,温州市中心血站正副站长被免职。被免站长表示,“个人认为在此事上并无过失”,因为温州血站常年缺血。(2012年4月27日中国新闻网)

  被免职的血站领导可能有些委屈,不是俺们故意刁难人,存血太紧张,情况不允许嘛。但“献血功臣”王女士一定更委屈,在“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强大号召下,1600毫升滚烫的热血献出去了,可事到临头才发觉,敢情是被忽悠了。

  两种委屈,两种立场,看似各有其理,但仔细推敲起来,王女士的委屈是真委屈,血站领导的委屈则是假委屈真矫情。存血紧张固然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但这绝不是让无偿献血者合法权益打折扣的理由,而且可以认为,忽视无偿献血者的合法权益正是造成存血紧张的罪魁之一。

  不妨回到原点来分析其中的关系。一个人为什么要献血?说得直白一些,不外乎两点:奉献爱心,方便自身。应该相信大多数人献血的初衷并非是贪图回报,但在临床用血需要花费大价钱购买的现实背景下,每个献血者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私心,甚至有些人专门就是因了那句“一人献血,全家受益”才去采血车上捋袖子的,这并不可耻,反而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好体现。假设一切运行良好,献血者自当络绎不绝,血站也不会存在严重缺血的情况,毕竟老天爷随时会跟每个人开玩笑,即便为了自己和家人,也该去献次血。但事实却让不少献血者感到寒心,“献血容易用血难”的抱怨声不时见诸报端,繁琐的手续和意外的费用让人感觉当初的美好承诺大打折扣,一些人干脆表态“以后再也不献血了”。就某种意义而言,频发的血荒实质上是信任荒,民众从来就不缺爱心,缺的只是宣泄爱心的可靠渠道。

  由是观之,血站在存血紧张的情况下非但不能拒绝无偿献血者的合理要求,反而更要保质保量地供应,形成模范效应,让市民感受到其真诚,增加献血的积极性。这其实与商店营销一样,越是经营不善时,越要加倍努力,并最大程度地让利顾客,吸引回头客制造好口碑,反之,倘若妄图通过宰客来提高营业额,那只能臭了门头越做越死。温州血站的办事方法就如同商店宰客一般,王女士都超过55周岁的献血年限了,他们还想办法榨取她,真是让人寒心。看了这则新闻后,许多人会觉得,连堂堂“献血功臣”的权益都保障不了,那些献个一两次的又能好到那里去。作为社区主任的王女士也说了,“以后还叫我怎么去献血,叫我怎么劝别人献血”。可以想见,坏口碑一旦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愈加明显。

  善行的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献血不能靠逼,更不能靠骗,既然许下了“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承诺,那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否则便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千万不要拿任何借口搪塞拒绝,那些都不是民众该拿自身权益为之埋单的理由。

责任编辑: 张潇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