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16日电据《欧洲时报》编译报道,尽管日益重要,但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在德国的教育系统中仍存在于边缘地带,而现在德国正在做出改变。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包括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外交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近日要求在德国国内加强所谓的“中国能力”。德国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Georg Schütte)表示,由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以及中企大量收购德国企业,这意味着德国必须要对中国具备足够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近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已委托墨卡托对华研究所发布名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目前在德国已经存在约19所孔子学院,而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将不断扩大,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大多通过该机构传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中小学的教材中,却很少有对中国的介绍,在文献资料中更是鲜有“中国”的字样出现。
报告指出,除此以外,德国的教师大多数对中国只具备基本的认识,他们也缺乏手头有关中国的材料。中文课同理,在一些国家中文课甚至已经被当作基础学科,然而德国不是。
报告称,在德国的中文师资力量正在逐渐发展中,约有汉学家120名,中文日耳曼学者以及初级中文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在德国高中,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约为5000人,在个别联邦州甚至数量还有所下降,只有在职业学校有更多的人学习中文,而在法国,每年有3.8万人学习中文。
报告同时指出,孔子学院虽然是对中文课堂的一个“补充”,但从德语国家的基本原则出发,提高德国的“中国能力”势在必行。
报告认为,“中国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基本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各领域情况的能力。为此,德国应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层面提供获得“中国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