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国内新闻
蒋刚:国之强“蒋” 百炼成“刚”
2018-03-31 12:57:01   来源:中工网
分享至:

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他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项目30余项。2018年他获评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在科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3部个人著作,其中《工业机器人》获评“十二五”规划教材。

他获得知识产权授权40余项,包括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他就是四川工匠蒋刚,凭着执著的信念坚持奋战30余载,攻坚克难,百炼成钢。

龙骑战神巨型六足机器人 受访者单位提供

“梦在哪,心就在哪”

“我从小就是机器人‘发烧友’”,蒋刚说。他从小就痴迷于机器人,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个机器人发明家。为此没少折腾,7岁那年就自己动手造出了人生第一台电动机,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被电伤,但这并没有丝毫减少他对制作机器人的狂热。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有时真的是自己一个人瞎折腾,走了不少的弯路。为了获得更多跟机器人有关的知识,他就大量地买书、看书”。琳琅满目的图书给儿时的蒋刚构建了一个机器人世界,他“贪婪”地从中汲取着养分。他最喜欢的书是《科幻世界》、《电子世界》和《科学24小时》,只要走进书店,他就目不斜视地直奔这类书而去。

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文理成绩均佳的他坚定地选择了理科,理由很简单——“学理科以后才能研究机器人”。凭着这份对机器人的执著,在大学本科专业的选择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时候,以机械电子、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从而获得了从事机器人研发所必须的“机、电、控”专业知识体系。

“‘四川工匠’称号是实至名归的荣誉”,2017年,四川省总工会联合五部门发起“寻找四川工匠”活动。初评的时候,有专家对蒋刚博士以教授身份参选“四川工匠”产生了许多疑问,但后来了解到,他是少有的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全能型”选手。

上学的时候,除了学习,他几乎所有的假期都跑到广东、深圳、重庆等地,到厂子里面去打工,当学徒。他认为,“工匠”是需要历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正是这些艰苦的历练,让蒋刚博士拥有了与一线工人相比也不遑多让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四川省首届30名“四川工匠”中唯一的高校代表。

“一些小时候觉得是科幻的东西,现在在自己手中都变成了实物,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也很有成就感!”。他对工作执著专注,十年如一日。正如郭沫若所说:“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蒋刚在研制机器人零部件 中工网记者牛文娴摄

“舍小家,顾大家”

2006年,蒋刚博士毕业后到西南科技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因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副教授。5.12地震的时候,他的小孩才3个月,妻儿在灾难中也需要关爱和帮助,在“大家”和“小家”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家”。

“任何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像我这么做,这是使命,是责任”,蒋刚谦虚的说,但同事们深知他的背后,是无尽的辛酸。“无论什么时候回忆起当年这个决定,都会对家人产生深深的愧疚感!”他眼里闪烁着泪花。从5月12号到8月29号,他几乎没有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