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国内新闻
奋斗,为了科技强国: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培育新动能
2018-03-21 20:24:08   来源:未来网
分享至:

  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科技与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信息素养,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

  【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奋斗中国 幸福生活】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梁希理)“我的学校已经开设了一周一节的编程课,但主科老师有时会占用编程课时间,同学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一位来自广州的小学生提及学校的编程教育时如此说道。另一位上海小学生的困惑却在于家长,“编程课我觉得很有用,但是有些家长不支持,认为就是玩游戏。”

  这是两位接受过编程教育的孩子的困惑和心声。孩子的心声反映出了当下人工智能教育的需求和现实矛盾。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掌握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新政策与发展规划支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也对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提出进一步要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作为关键词又一次被重点提及。“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这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这都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这样我们才能培养起承担民族复兴大任一代新人的历史任务。”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人。不少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以更好适应行业发展的巨大需求。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也在下移。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今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正式进入了全国高中“新课标”。

  然而在编程课等人工智能教育在社会掀起一阵学习风潮之时,也普遍出现有编程学习观念不足、校内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氛围不足等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当下的重要议题。

  以科技信息素养在未来“入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科技与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信息素养,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

  “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圆桌论坛现场。 未来网记者赵亚超 摄

  在中央电教馆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蒋宇看来,科技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不少国家,对科技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何炎祥介绍,不少国家都对信息化技术教育制定了相应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比如英国在2013年发布国家计算课程的标准;美国则在2016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研制了“K-12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当中,学生既要学习理论概念,还要有相应的操作实践;而在澳大利亚的“做设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国家课程标准”中,对项目管理、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和计算思维则进行了重点强调;欧盟则对编程学习重视有加,也更强调以信息化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新加坡,国家也为信息通信科技应用于教育制定了一系列规划(Masterplan of ICT in Education)。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文莉说,“新加坡在国家层面制定的信息通讯科技应用于教育的总体规划自1997年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个规划。”

  科技教育教什么?除了知识和技能培养,还有价值观塑造。陈文莉称,“数字时代,一定要有良好的价值观来驱使。因为现在科技发展十分先进,人们很容易在科技中迷失自我。无论是AI技术亦或是其他技术,始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和指导。”

  随着新技术的更新迭代,科技教育的形式创新局面也不断被打开。用什么去促进科技教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尚俊杰说,“用科技。”不难看到,游戏化、VR技术、AR技术等科技技术在科技教育中的使用都增强了学生的上课体验与使用效果。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认为,“科技关心明天的事,教育关心后天的事情。科学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要支撑科技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需要科技的支撑。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提升科技素养,驱动国家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浪潮袭来要增加教师“软实力”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人才培养带来了新课题,编程能力、计算思维等都成为科技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关键内容。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为响应号召,此次论坛还同时启动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办,未来网、编程猫承办的“编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征集展示活动。

  而教师作为教育直接实施者,其素质关系着教育实施的质量。

  未来网记者也注意到,在2月初教育部刚印发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的要点首次明确提出,要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更多时候,当提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时,更多的论调都集中在了对学生的教育上,而对于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下的专业能力发展,还少为提及。

  “人工智能与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圆桌论坛现场。 未来网记者赵亚超 摄

  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杨春茂关注到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新时代,教什么、怎么教对我们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该认真反思,敢于学习和改变,主动适应新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在推进编程课程进校园的尝试中,编程猫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天驰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进校园的最大落地问题在于师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设计,都没有师资培养需要投入的时间长。”

  编程猫尝试与师范类院校合作。“如芬兰、美国等国家,人工智能教育都是从教师抓起,毕竟教育中老师是直接的实施载体。缺乏优秀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难以实行下去。”李天驰认为,尽快培养出一批有素质、能教学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师是当务之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责任重大,这要求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才能够去教导学生能够终身学习。”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何炎祥如是说道。

  李天驰也在思考,这些年来,政府在针对教师发展的硬件设施提供上作出大量的投入。但与此相对的是,在“软实力”方面,比如教师的观念升级、技术学校等方面,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教师能力提升离不开平台的搭建。为教师搭建科技教育水平提升的平台,集结全国中小学优秀科技教师,集众智、聚众慧,共同学习提升科技教育水平,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从而为建设科技强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个方面,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科技服务联盟也长期致力于此。日前,“青年之声”科技服务联盟科技教育工作者专委会正式成立,围绕学习编程的人物故事,探讨现实层面推广编程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纪录片《编程向未来》也正式开机。

  互联网赋能科技教育让优质资源遍地开花

  互联网技术赋能,让优质的科技教育遍地开花,有效解决教育公平又有质量的问题。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表示,学校与中科院、中科协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起了十个高端的实验室,用于开展学校的科技教育。但他认为,实验室可以“共享”的形式让更多学校利用起来。于是,三十五中把科技教育课程资源都搬到线上,在普惠性的基础上,缺少课程资源和科技教师资源的学校,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

  互联网时代,在科技教育的平台建设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前副馆长丁新认为,互联网时代,科技教育的平台建设应当要有“大资源”概念。他说,“我跟所有工程师,所有企业谈这个,首先第一个要有一个大资源概念,不要关起门来做一个小小的平台,平台是开放的,平台底层数据必须打通的,因为有偿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在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看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除了能为教师、家长监测学情,也助力更多学生甚至是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他还以一位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观点举例,优质教育资源也对教师教学观念有所改观。“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科技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