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首页 | 邮箱    
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从小岗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8-02-24 08:55:38 星期六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安徽小岗2月23日电 题: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从小岗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新华社记者

  一个村庄的位置可以有多高?

  安徽,小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标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

  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红手印,释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动力。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进程。在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今天,让我们重温小岗精神,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荣光。

  “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小岗“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起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摘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冬日的皖东北,阳光普照。“凤阳县小岗村”的门楼矗立在村西头,门楼下笔直宽敞的马路直通村里,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

  离村民文化广场不远,有一栋三层小楼,墙壁颜色深浅不一,这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宏昌的家。这里40年前是一间茅草屋,上世纪80年代盖起了平房,此后几乎每十年,房子就加盖一层。

  “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当年亲手起草生死契的严宏昌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回忆。

  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的大包干签字室时这样称赞。他察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今昔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考察中深有感触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18枚红手印,见证了一段艰辛的岁月。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大包干”之前小岗人讨饭所唱的凤阳花鼓词,真实反映了那时的生活状况。

  小岗的贫困,正是当时中国的缩影。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关键抉择,往往随着时间推移,其重大的意义愈发凸显。

  按下红手印的18户农民当时不会意识到,他们的抉择其实触碰到一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包干到户”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释放了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生产力。

  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迎来大丰收,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13.3万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穷思变,变则通,这是改革蕴藏的既深奥又简单的道理。

  小岗是缩影,1978年的中国也在探索前进的方向。

  这一年,中国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到国外访问考察。在西欧,他们看到时速达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时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他说了一番让人铭记至今的话语: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

  要快,要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步伐;

  要变,要寻找到适合发展的道路。

  从当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科学的春天”,到5月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国上下展开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中国发生的这一切,校正着历史的航向。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历史的走向,总是隽永深长——

  在小岗农民按红手印的那个冬天,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从此开启。

  历史转折的来临,背后已承受蓄势已久的推力。

  在小岗人按下红手印前后,四川、甘肃、河南等多地农民也在想方设法摆脱体制痼疾,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县马湖公社实行“包产到组”,来安县、天长县一些公社建立“联产计酬”等责任制,肥西县山南公社小井庄干脆把地分到各户“先干一年再说”……

  人民是改革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共产党则是改革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小岗改革的火种得以幸存,得益于当时安徽省委的支持,特别是党中央的肯定!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小岗村民文化广场上,一本摊开的《邓小平文选》雕塑镌刻着这一讲话。

  正是这一首肯,让始于小岗的大包干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势燃遍全国。

  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到凤阳学习“大包干”:没有地方睡,只能在教室打地铺;接待不过来,只能在县大礼堂重复播放录像带。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责任编辑: 李享  
×